阿毗達摩 第七講四界分別觀之詳盡法及18種真實色法
四界分別觀之詳盡法及18種真實色法:在昨天晚上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如何透過簡略法來修習四大。修習四大可以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簡略法,一種是詳盡法。透過簡略法來修習四大,也就是透過辨識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的十二個特相來完成對四界分別(四界差別)觀的修行。透過辨識地、水、火、風四界可以達到近行定。在達到近行定之後,禪修者可以有兩條路選擇,一條就走止行者的道路,從四界分別一直培育到近行定,然後依近行定再轉修其他的止業處;還有另外是純觀行者的道路,就是從四界分別一直修,達到近行定之後,當身體變得很晶瑩剔透之後,再嘗試分析身體直到見到色聚,然後再破除色聚的三種密集,依這種方法來進入色業處,而開始進入修觀之門。我們昨天講到了依十二特相來修行四界差別的簡略法,我想問問大家,到底四界差別是屬於止還是屬於觀?我們想一想,《清淨道論》裡面把四界差別歸為是修止還是修觀?修止,為什麼呢?因為只是透過辨識四界,它還是屬於修止的階段。而這種方法,在《大念處經》裡面也有講到,是不是?《大念處經》裡面把修習四界歸為修止還是修觀呢?還是屬於修止。對於止行者來說,他就透過由修習四界差別而培育起來的定力,以這樣的定力再繼續進修,修止乃至到達到禪那,所以對於止行者來說,修習四界差別一直到近行定,這是他們的止業處。
對於純觀行者來說,由於地、水、火、風,已經涉及到了自性法、究竟法,所以如果一位純觀行者透過修習四大、四界而達到近行定,這是純觀行者的心清淨。明白了麼?我們講到如果要證入涅槃的話,必須經過七清淨。第一、戒清淨;第二、心清淨;第三、見清淨;第四、度疑清淨;第五、道非道智見清淨;第六、行道智見清淨;第七、智見清淨。《清淨道論》裡很明確地說到了戒清淨跟心清淨是修慧的根本,所以稱為慧根。如果一個禪修者想要依純觀行者這條道路而證入涅槃,必須先持戒清淨,這是他的戒清淨;然後可以通過修行四界差別而達到近行定,這是他的心清淨;之後再轉入修色業處、名業處而成就見清淨;然後再追查名色法之因而成就度疑清淨;然後再以名色法以及名色法之因為所緣而觀它們的無常、苦、無我而依次成就道非道智見清淨、行道智見清淨跟智見清淨。這是一個純觀行者所修習的必經之道。講了簡略法之後,現在我們再看看詳盡法。詳盡法的記載是在《中部》的《教誡羅睺羅經》、《界分別經》、《身至念經》、還有《大象跡喻經》等等,在這些經典裡面,佛陀就教導了以四十二行相來修習四界差別。在緬文版《清淨道論》的第一冊第309段裡面,這樣說:“對於詳盡法當知如是,對不太利慧的禪修者欲修習此業處,在導師跟前以四十二行相學習詳盡之界,居住於如前面所說的適宜住所,完成了一切義務,前往靜處禪坐,用如此四種行相修習業處。”在簡略法裡面,就是依硬的性、粗的性而辨識為地界;流動性、黏結性辨識為水界;熱性、冷性或者遍熟性和暖熱性辨識為火界;支持性和推動性辨識為風界。這是簡略法的修行方法。
對於詳盡法,就是用十二種行相,把身體分為四十二個部分。然後再把四十二個部分歸為四類:地界二十種,水界十二種,火界四種,風界六種。其中在體內地界最顯著的有二十個部分,它們依次是:1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2肌肉、筋腱、骨、骨髓、腎;3心臟、肝臟、肋膜、脾、肺;4腸、腸間膜、胃中物、糞便、腦。這是在體內地界最顯著的二十個部分。如果一位禪修者想要用詳盡法,他先分析這二十個身體的部分,然後再以這二十個部分的粗性、硬性、重性等等來辨識它們為地界。在體內水界最顯著的有十二個部分:1膽汁、痰、膿、血液、汗、脂肪;2淚、油膏、唾液、鼻涕、關節滑液、尿。這是在體內水界最顯著的十二個部分。對於想要修習詳盡法的禪修者,他先在體內辨識、分析這十二個部分,之後再以它的濕性、它的黏結性、流動性而辨識它們為水界。
體內火界最顯著的有四個部分:1體溫,有體溫之火;就是表現為體溫。2成熟與變老之火;因為火界可以使俱生色法成熟,這是以遍熟性為火來辨識。3發燒之火;如果想要辨識這一種發燒之火的禪修者,可以取在發燒的時候,體溫升高或者中了瘧疾時,在身體裡面生起的火,有火界。4消化之火。這四種是在體內火界最顯著的部分。體內風界最顯著的有六個部分:1上行風:例如打嗝、咳嗽、打噴嚏,這些稱為上行風。2下行風:就是導致能夠大小便的、放屁的,這些是下行風。3於腹內以及大小腸之外,在腹部之內,就是腹腔之內,而在大小腸之外移動之風。4在大小腸內移動之風。腸內的風能夠推動所吃的食物。如果在腹內大小腸之間的風不調和,或者在腸裡的風不調和,過多或增盛的話,我們就會感覺到肚子生風,或者感覺到肚子痛,這一種就是由於肚子生風而造成的疼痛,就是由這種風界過度的增盛、顯著而帶來,刺激到身體的身淨色造成的疼痛。5在肢體內移動之風,或者說在肢體內迴圈之風。6入息與出息,也就是呼吸。如果想要用這種詳盡法來修行的話,可以先把這一個身體分為四十二個部分,然後再把其中地界最明顯的二十個部分辨識,依它的硬、依它的粗、依它的堅性而辨識為地;在體內水界最顯著的十二個部分,依照它們的濕性、它們的流動性、黏結性而辨識為水;對於火界的四個部分,就是依它的遍熟性或者暖性、熱性而辨識為火;風,依它的移動性或支援性而辨識為風。還有另外一種更詳盡的方法,就是禪修者在修色業處的時候,如果他已經能夠辨識到身體裡面的色聚,然後再辨識色聚裡的究竟色法,他繼續去辨識在頭髮裡一共有四十四種色法;在體毛裡也有四十四種色法;在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腱、骨、骨髓、腎、心臟、肝臟、肋膜、肺等等這些都有四十四種色法;再辨識腸、腸間膜裡面有四十四種色法;胃中物,剛剛吃下去的食物有八種,就是時節生色法;糞便也有,如果在體內的話,它有心生色法,一旦排出了體外,就只是八種時節生色而已。腦也有四十四種色法。就是依這樣的方法來辨識身體四十二個部分的每一個部分,用究竟法的方式來分析、辨識它們。
當然了,如果要修色業處的話,有兩種辨識方法:一種是依六門的方法,就是眼處門、耳處門、鼻處門、舌處門、身處門、心所依處。還有就是四十二身分,這些我們都可以依照《清淨道論》裡講到的,在成就見清淨而培育名色辨別智的方法來辨識,這是對四界差別的詳盡的修行方法。具體的修行方法,惟有在大家有機會修到色業處的時候,我們還會再詳盡地去修行跟指導。下面我們再繼續看色法的部分。色法一共有二十八種色法。其中四種稱為四界,也稱為大種色,而二十四種稱為所造色,就是四大種所造的色法。或者這二十八種色法又可以用另外一種分法,就是十八種稱為真實色,又稱為完成色。十種是非真實色,又稱為不完成色。
下面我們先來學習十八種真實色法。
這十八種真實色法,第一是四大種: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第二是五淨色。這裡的“淨”是透明、明淨的意思。有五種,分別是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舌淨色和身淨色。
還有四種境色,這裡的“境”,是外境的境,對境的境。分別是眼、耳、鼻、舌所對應的境。依次是顏色、聲音、香及氣味和味道。真正的境色有七種,但是我們一般講到的眼、耳、鼻、舌、身所對應的是色、聲、香、味,什麼?觸,為什麼沒有觸呢?啊?難道觸不是境色麼?為什麼沒有觸呢?知道麼?我們講到的觸,昨天剛講到的,觸表現為什麼?表現為我們知道這是輕、重、冷、暖,是不是?這樣的話,觸其實是在四大種裡面的地界、火界和風界。並沒有專門的一種境色稱為觸的,我們如果一定說有觸,那它就是地、火、風三界。這是四種境色。還有兩種性色,是女性根色和男性根色。加上一種是心所依處色,簡稱心色。一個是命根,這裡的命根是色命根,也就是維持色法的生命的。還有食素。
我們下面就先講一講四種境色。就是環境的“境”,四種境色。境色的第一種是顏色r?pa。這裡講到的“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境”是指對象、所緣的意思。所緣是什麼意思?所緣就是我們平時所說到的能夠被認知的、認識的物件。例如我們說到眼睛看到的所緣是顏色或者光,耳聽到的是聲音,能夠緣的是眼識,所緣的(就是被緣取的、被認知的)是顏色。對於耳朵,能夠聽的是耳識,被聽的是聲音。我們說的被認知的,被相應的根識所認知的稱為所緣。例如說被我們的心所認知的稱為法所緣。這稱為所緣,所緣就是特指心來說的。心是能緣,它的物件、所對應的就是所緣。眼識所識知的是顏色,也就是它是眼識的所緣,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是顏色,其特相是撞擊眼淨色。
如果用一種比較容易理解,但不是很標準的話來說,顏色撞擊我們的眼睛,其實並不是說真的顏色飛過來撞擊我們的眼睛,而是說由於這種作為一種所緣,它能夠對我們的眼淨色帶來衝擊,所以我們的眼是有反應的,我們的眼淨色就類似於感光片,一旦有了光之後,外面的顏色就立刻在我們的眼淨色裡面感光,於是我們可以說由於這些外界的顏色、這些光衝擊、撞擊,或者影響到我們的眼淨色,於是我們說看到什麼東西,看到什麼東西。其作用是作為眼識的所緣,我們用俗話來說眼睛所看到的物件。表現為作為眼識之境及眼睛所對應的外境。近因是同一粒色聚中的四大。顏色不可能單獨存在,它必須得跟地、水、火、風四大種一起存在。
我們再看第二種是聲音sadda。聲音的特相是撞擊耳淨色,也就是我們說到的聲音能夠撞擊到我們的耳朵,使我們可以聽到聲音。作用是作為耳識的所緣,即耳朵聽的目標。表現為作為耳識之境,就是耳識所對應的物件,即耳朵所聽到的對象。近因是四大,就是地、水、火、風。
我們再看香,gandha。gandha是氣味,直譯為香。但是這裡講到的香,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很好聞的香。因為在巴利裡面,如果說很好聞的香叫做 sugandha , 就是好香;如果很臭的叫做duggandha,duggandha就是臭的意思。但這裡講到的香,它是中性,它只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氣味。特相(就是它的特點)是撞擊鼻淨色。作用是作為鼻識的所緣,就是我們說能夠嗅到的味道。現起表現為它能夠作為鼻識相對應的物件。近因是地、水、火、風四大。例如我們說到氣味有檀香的氣味、食物的氣味,還有例如說臭味,好像腥臭,很膻,膻味,腐爛的、腐臭的味,腐臭的氣味等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香。
第四種境色是味rasa,這裡的rasa是味道。比如有酸的、甜的、苦的、辣的、鹹的。味的特點是撞擊舌淨色,就是撞擊我們的舌頭。作用是作為舌識的所緣,也就是我們的舌頭能夠嘗到的味道。表現為作為舌識之境,就是舌頭所對應的物件。近因是地、水、火、風四大。
我們講到這些地、水、火、風、顏色、聲音、香、味,都是屬於究竟色法。但是我們不能夠理解說在一粒色聚裡面,這一塊是屬於地,那一塊屬於水,那塊屬於火,那塊屬於風,這塊屬於顏色,不是這樣的。而是說在一粒色聚裡面,它的堅硬性就是地,能夠黏結在一起是水,它的溫度是火,它的運動或者說能夠支持的是風。色聚的顏色是色,是顏色,它的氣味是香,它的味道是味等等。我們說假如這是一塊石頭,它的堅硬性是屬於地界,它能夠黏結在一起是水界,它的溫度是火界,它能夠支持這是風界,它本身的顏色是色,它的氣味是香,它的味道是味,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石頭破成兩塊,它的地、水、火、風、顏色、香、味還是這樣,是不是?再把它破開,還是這樣,再把它繼續破、破、破……乃至微塵,還是這樣,它的堅硬性是地,它的黏結在一起是水,它的溫度是火,它能支援是風,是不是?就是這樣來理解,而不是說在一粒色聚裡面,這邊、這邊、這邊……互不相干,不能夠這麼樣理解。
還有另外一種是食素,這也是究竟色法,食素的特相是食物裡面的營養素,或者說色法裡面的營養素。它的作用是維持色法。表現為能夠滋養色法,起到維持色法存在的作用。在一粒色聚裡面,地、水、火、風這四界,我們稱為構成一切色法最基本的元素,就稱為大種色。而這一粒色聚裡面的顏色,我們稱為色,它的氣味稱為香,它的味道稱為味,而它本身能夠維持的它的營養素稱為食素。所有的色聚必定會有這八種的,這稱為八不離色。一般我們講到任何色聚最基本的構成因素就是這八種,所以稱為八不離色,它們是不可能分離的。也就是我們剛才講到的,如果把一個物體、一個色法、一個物質破為兩邊,地還是地,水還是水,火還是火,風還是風。我們要記得八不離色就是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素,要把它們記住,因為以後學到不同類的色法的時候,將經常會講到。
下面再來看看五種淨色。這裡的淨pasàda,我們講到的pasàda,有幾種意思呢?例如講到生起的信心,淨信心,這個叫做pasàda。而講到透明、明淨也是pasàda,在這裡是指色法的淨,例如講眼淨色叫做cakkhupasàda 。
這裡眼淨色的淨,是一種透明的而且敏感的物質。在所有有生命的身體、色身裡面,色聚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透明的色聚,稱為明淨色聚;
一類色聚是不透明的,稱為非明淨色聚。
明淨的色聚也就是淨色,它能夠對外界的撞擊敏感,能夠起反應。
在這裡先講眼淨色。眼淨色是位於視網膜的淨色,對顏色和光的撞擊敏感。我們的眼睛裡有一類色聚是透明的,這種透明的色聚裡的眼淨色對外界的顏色和光有反應,也就是說它有點類似於現在醫學所說的視網膜裡的視覺細胞,但其實如果按照“阿毗達摩”來說,視網膜裡的細胞有無數的色聚,而在這些色聚裡就有一類是屬於眼十法聚,眼十法聚裡就有一種叫做眼淨色,能夠對外界的光的撞擊有反應,能夠敏感。所以眼淨色的特點是準備讓色所緣撞擊的大種之淨,就是明淨色。這裡的“淨”就是敏感的意思。作用是能夠取顏色為目標。眼淨色是位於視網膜裡的淨色,對顏色和光敏感。表現為作為眼識的依處和門。我們能夠看,能夠了知這個是顏色,能夠對顏色有反應的心,稱為眼識。但是,眼識的生起必須得要有物質的基礎,不可能沒有物質基礎而能夠看的。這裡的物質基礎就是眼淨色。作為門也是,眼識能夠看,它必須有一定的管道,眼淨色可以作為眼識看外面顏色的管道,所以門就是管道的意思。
在五蘊世間裡面,五蘊世間就是只要眾生具有色、受、想、行、識,所有的五蘊世間裡的眾生的生命,所有的心識都必須得要有物質基礎,依物質基礎才能夠生起,沒有物質的基礎不可能生起。作為心識來說,例如眼識,眼識能夠起到看的作用,看的作用必須由眼識來執行,但是眼識必須有兩種物質基礎,離開了我們稱為眼睛的眼淨色,有沒有眼識生起?有麼?沒有。如果有的話,瞎子都能夠看了,是不是?為什麼瞎子不能夠看?因為眼淨色或者由於先天或者後天毀壞了,所以我們說瞎子看不到東西,這就是他的眼識不能夠發揮看的作用。如果沒有外界的顏色,即使眼睛再銳利,能夠看麼?也不能夠看。外面的顏色屬於心還是屬於色法,還是屬於物質還是屬於心理呢?是屬於物質現象,所以我們說的心,在五蘊世間裡面,心的生起必須得依物質基礎。佛教說,心和色它是相輔相成的,不能夠只是一味認為佛教是唯心的。只要是唯,它就是極端,佛教是反極端的,所以不要唯心。
這裡講到的,作為眼淨色所生起的近因是什麼呢?它的直接原因就是緣於色愛的業生四大,這裡講到的業生四界或者業生四大是什麼意思呢?凡是有生命的眾生,之所以擁有生命,它的生命怎麼來的?是由於過去所造的業,成熟了帶來的結果。所以我們說到的這個五蘊、這個色身是果報身。只要有果報,有結果,必定會有因,它的因就是我們過去所造的業。因為過去所造的業成熟,就能夠組合,重組成為五蘊,業是因,而由業組合的五蘊稱為果報。我們現在的這一個色身,這個眼睛,是不是果報帶來的?是不是?既然是果報,那麼它的原因就是過去所造作的業,而且這種業是由於緣於色愛的業。為什麼每個人的眼睛不同呢?知道麼?有的人的眼睛可以看很遠的地方,但是有的人的眼睛不行,有的人的眼睛可以看很黑暗的地方,但是有的人不行。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不同生命的眼睛是不同的。好像天人一樣,天人天生就擁有天眼,天人的眼睛不用練出來的都具有天眼。但是如果我們作為人的話,要擁有天眼智、天眼通,必須通過修習。除非你是證果了,那你的神通自動引發。要不然的話,就要通過修習。為什麼稱為天眼dibbacakkhu呢?在經典裡面叫超越人界的清淨天眼,就是說能夠看到很遠的地方,能夠看到我們人一般眼睛看不到的。例如非人啊,鬼類的眾生啊,看得到眾生過去世的業報,看得到未來世,這是屬於天眼的範圍。作為天神來說,由於他的果報很殊勝,所以當他一投生,就可以看得到我們平時看不到的東西,這稱為天眼。我們人的眼睛是什麼?叫做肉眼。肉眼是不是所有的物質都可以看得到呢?不是!紅外線可以看得到麼?紫外線可以看得到麼?我們所說到的人的肉眼,用現在的光學來說,能看到的只是在一定範圍內的光波而已,是不是?還有很多的我們看不到。例如現在這個空間充滿了電波,看得到麼?但是如果你有手機,就可以收得到很多的信號,是不是?但是我們看不到這些東西,如果用儀器來測,就可以測得到,例如我們身體發出的熱能、熱量,看得到麼?看不到。但是如果是用一個敏感的儀器,可以發現到會有熱能發出來。這些是色法還是心法?是色法。
如果說看得到我才相信,看不到我不相信。如果這麼樣,你的眼光實在太狹窄了,是不是?很多東西不是說看得到,你才相信,很多東西看不到,你也得相信。因為它是實際存在的。又比如貓頭鷹,貓頭鷹的眼睛晚上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一到白天就猶如瞎了眼,是不是?貓的眼睛,白天可以看得很清楚,晚上也可以看得很清楚。而很多動物,它們的眼睛具有特別的能力,例如說老鷹,它可以在很遠的地方看到很細小的東西的移動,是不是?為什麼會這麼樣呢?因為不同的生命界,它們的果報是不同的。而為什麼果報會呈現千差萬別呢?由於什麼?由於過去的業。所以我們講到的近因是緣於業生四大,這四大就是地、水、火、風,它表現為色法,但是它們的成因是由於過去所造的業,由於這種業成熟,投生到相應的界,那麼就會擁有相應的眼睛。我們人類的眼睛幾乎相差不會太遠,所看到的範圍也差不多,但是為什麼有些人的眼睛很厲害、很犀利,有些人的眼睛不行,有些人的眼睛到了一定年齡會老花,有些人不愛護眼睛變成近視,他近的可以看得見,但是看遠的,就比較朦朧,為什麼?因為大家的業不同,但畢竟大家都是由於相類似的業投生為人,所以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範圍也差不會太多。例如有些人天生色盲,對於這種人來說,有些顏色看不到,據說看到的青草,看到草地,一片灰濛濛的,為什麼呢?這也是由業造成的。所以我們說眼淨色畢竟是色法,而這種色法是果報色法。這種果報色法是由業而生,由業而帶來的。所以我們說,眼淨色是屬於業生色法。
我們如何來辨識眼淨色?眼淨色不可能單獨地存在,它必須得以色聚——聚的方式而存在。聚就是組合的意思,kalàpa 是組合。但只要是組合,它還是屬於概念法的範疇,不過如果離開了聚,就沒有所謂的眼淨色,畢竟色法必須得以組合的方式出現。如果我們想要見到眼淨色,先要找到眼十法聚,就是在我們的眼睛裡找到眼十法聚。當我們找到了眼十法聚之後,再去破除它們的密集性,查找眼淨色。
應該如何來見到眼淨色呢?如果一位禪修者已經有了禪那,他應該先進入禪那,例如可以先進入初禪一兩分鐘,第二禪一兩分鐘,第三禪一兩分鐘,第四禪可以稍微再久一點,例如五分鐘或十分鐘,從禪那出定的時候,那時他的心很明亮,很晃耀,他就借助禪那之光,然後在眼睛這個地方修四大,先辨識全身的四大,地、水、火、風,一直到身體變得很明亮,之後再繼續辨識這個明亮身體裡面的地、水、火、風四大,乃至到身體變得很晶瑩剔透,然後就不要去注意身體裡面,就直接在眼睛裡面再辨識它的地、水、火、風,之後他會發現到在眼睛裡面變得很晶瑩之後,再去破除裡面的空間,嘗試看到色聚。當他看到色聚之後,會發現在眼睛裡面,我們所說的眼球裡面,有兩種透明的色聚。當一位禪修者見到了色聚之後,就應當嘗試去查找色聚裡面的究竟色法。只看到色聚是不行的,為什麼?因為沒有破除密集。也就是說一切的色法不會單獨存在,都是以聚的方式存在,但是只是看到聚是不夠,因為那是概念法,應該如何破除概念而見到究竟色法呢?
色法有三種密集。密集巴利語叫做ghana,有時候也翻譯成堅厚。我們平時所看到的這些物質都有形體,好像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因為我們沒有破除它的密集。色法一共有三種密集:第一種是相續密集santati ghana。由於有了相續密集,我們所看到的物質,好像能夠存在一段很長的時間,例如我們的身體,人的身體,可以隨著壽命的長短,可以活到60歲、70歲、80歲、90歲,乃至到100歲,一百多歲,是不是?在這整個生命期間,好像都是同樣的東西在存在,是不是啊?又例如,我們說現在這個表,從出廠到最後毀壞,也許能夠使用七、八年,或者十年,在它沒有毀壞之前,我們都感覺到好像這個是真實存在的一樣,是不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因為物質被我們體驗為好像它會持續地存在,這叫做相續密集。如果我們破除了色法的密集,將會發現色法是刹那、刹那生滅的。先別說從佛教“阿毗達摩”究竟意義來講,甚至從一般的世俗的科學,例如就用物理學來講,把這一個物質全部分析,它可以分為很多的分子,是不是?再繼續觀察,會有很多的原子,然後再分析,可能的話還有質子、中子、粒子等等。所有這些都是怎麼樣的?極其快速地運動著,是不是?如果我們把這些,通過智慧的光,通過觀智一直看到色法,會發現到色法沒有一刻的停留,在極其快速地生滅。由於滅去之後,裡面就是當色法在達到住時的時候,它裡面的火界又會產生新一代的色聚。所以就是色法一代一代的滅去,但是不斷的有新一代的色法生起,在生滅之間,它都是好像維持著一定的時間段,所以我們感覺好像這個物體是實際存在的。這個就是相續密集。
第二個密集是組合密集 sam?ha ghana。所有的色法,所有的究竟色法不能單獨存在,它們都是以聚的方式存在。例如身體,身體有很多的色法組合。而這些色法,例如說有頭、有軀幹、有脖子、有手、有腳這些組合。如果再分析,頭還會有頭髮、有毛、有皮、有肉、有血管、還有骨頭、有牙齒、有眼球,是不是?如果再分析,例如分析眼球,眼球還會有眼白、會有眼珠;然後再分析,裡面還有視網膜,再繼續分析,一直分到不可再分,我們發現在眼球裡面,有眼十法聚、有身十法聚、有性十法聚、有命根九法聚、有心生八法聚、時節生八法聚和食生八法聚,有這些色法的組合在裡面,這稱為色聚。如果我們沒有去破除它的密集的話,看到的都是一堆的東西,色法是以一堆一堆的東西呈現出來的,它不會單獨呈現。所以我們說要去破除這種組合,連色聚本身也要破除,才能夠看到究竟色法。我們看到究竟色法,它是沒有組合相的,如果我們看到究竟色法,就不會有聚的概念。但是,如果我們把它當成一個整體,還是看到這只是一個組合。例如我們看到身體,結果不去分析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整體的人,於是就生起了貪愛,這個人很漂亮,這個人很醜陋等等。所以任何的色法,任何的物質現象都是以組合的方式存在,但是組合本身,就能夠欺騙我們的心。
第三是功用密集kicca ghana,每一個究竟色法都有它的作用。我們推而廣之,任何的物質,它的存在都有作用。例如水可以喝、火可以取暖、屋子可以住、車可以開、大地可以給我們走、可以承載我們,是不是?這就是它的作用。但我們之所以會認為這個東西會這樣,那個東西會那樣,這是因為我們的心被功用密集蒙蔽了。如果見到了究竟色法,我們將會見到地界,地界有硬,有支持色法的作用;水界有水呈現出黏結的作用;火界能夠使色法成熟的作用,能夠提供暖的作用;而風界有能夠支持色法的作用。當我們看到了究竟色法之後,將會瞭解到其實這就像鐘錶能夠給我們看時間,它只是一個概念而已,我們真正去分析它裡面的究竟色法的話,見到它只是地、水、火、風、顏色、香、味、食素而已。然後我們再看裡面的究竟色法的作用,就不會被這個東西是怎麼怎麼樣所蒙蔽,這個稱為功用密集。惟有破除了密集,我們才能夠看到究竟色法。這也就是佛陀開示我們為什麼要修行色業處,要了知色法的原因。由於了知了色法,我們就不會被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鼻子所嗅到的、嘴巴舌頭所嘗到的、身體觸到的這些物質現象所蒙蔽、所欺騙。
當我們瞭解了這三種密集之後,再來看看如何來破除密集而見到究竟色法。我們剛才講到的眼淨色,眼淨色不可能單獨存在,它都是以聚合的方式存在。眼淨色只存在於眼十法聚,這一類的色聚當中,而這一類的色聚只存在於我們的眼珠、眼球裡面。應當如何來見到眼淨色呢?我們先接著剛才所說到的,在眼球裡面修習四大,一直到見到色聚,見到色聚之後呢,將會發現到在我們的眼球裡面,有兩類透明的色聚,一類透明的色聚是眼淨色,另一類透明的色聚是身淨色。當我們找到了其中一類的透明色聚之後,嘗試去看,再去找外面的一類色聚,或者說嘗試看外面的顏色,然後再看這一類色聚對外面的顏色有沒有反應,如果有反應,它還是屬於眼淨色。我們就取這一類的色聚,然後去辨識、嘗試辨識這一種透明的色聚裡面的地界。
如何去辨識它的地界呢?因為之前我們已經可以在身體裡面辨識地、水、火、風了,地界呈現為什麼?地界呈現要麼是硬、粗、重,要麼是軟、滑、輕。同樣的,我們在這一粒透明的色聚裡面,我們嘗試去辨識它,看它有沒有硬、粗、重,有沒有軟、滑、輕。在這一粒色聚裡面有沒有硬、粗、重呢?有沒有?必定會有。我們當能夠辨識它的或者是硬、或者是軟、或者是粗、或者是滑、或者是重、或者是輕,它就是地界。之後我們再看,這一粒色聚裡面黏結成型的,就是水界。再去嘗試看它的溫度,就是火界,而能夠支持的,就是風界,所以這一粒色聚裡面,也有地、水、火、風。然後再看一看這一粒色聚裡有沒有顏色,當我們看得到這一粒色聚的顏色的時候,那就是屬於它的顏色。然後再去查找這一粒色聚的氣味,在剛開始的時候,也許辨識這一粒色聚的氣味有困難,但是我們嘗試去感覺我們的鼻子,然後再去嘗試找,去看這一粒色聚,看鼻子對這一粒色聚有沒有反應,如果能夠使我們的鼻子有反應的,就是它的氣味。然後再看它的味道,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我們還沒有經驗,所以可以借助先去辨識舌頭,然後再看看這粒色聚的味道,如果有反應,它就是屬於味。當我們善巧的時候,可以直接從意門去辨識它的香臭跟味道。然後再看這粒色聚,它的營養素,能夠維持這一粒色聚,能夠看到色聚的人,就能夠看得到他的營養素,不斷地支援這一粒色聚,這個就是食素。
然後再辨識它的命根,所有的業生色聚都有命根。為什麼呢?所謂的命根,就是我們一看這一個色聚就是有生命的,為什麼說我們現在看到的人或者說只要有生命的動物,一看到它,就好像是有生命的,即使是睡著了,這和我們看到一個死去的人,感覺是不同的。為什麼?因為他的色法有命根,一切有生命的物體,都有命根。而一切沒有生命的物質,包括桌子、凳子、植物、石頭、樹、草、花,都沒有命根。命根屬於業生色法,也就是說過去所造的業成熟帶來的果報色法,就會有命根。當我們能夠看到這一類色聚之後,再看這粒色聚有沒有命根,也就是說,這粒色聚有沒有生命力,如果有生命力,就是屬於命根。如果我們再看體內的心生色法、時節生色法、食生色法,看到它是沒有生命力的,這就是沒有命根的。而業生色法必定會有生命力。之後我們再去看一看這一粒色聚本身的透明,它的透明能夠對外在的顏色有反應。我們嘗試先去看看外在的顏色,或者看看附近一粒色聚裡的顏色,然後再看這一粒透明的色聚,它能夠對顏色的撞擊有反應,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它本身的透明就是眼淨色。於是,我們在這一粒色聚裡面就辨識了一共有十類的究竟色法,其中地、水、火、風這四界是一切色聚最基本的,稱為大種色,再加上顏色、香、味、食素這四種所造色,四種所造色再加上前面的四種大種色,這八種是一切色聚最基本的成分。由於這一粒色聚是有生命的,所以它的生命力是命根,而這一粒色聚本身是透明的,所以它的透明是眼淨色。這一粒色聚一共有地、水、火、風、色、香、味、食素跟眼淨色十種,由於這十種究竟色法組合在一起,我們就產生了所謂的眼十法聚,這種色聚的組合概念。但當我們找到了色聚之後,還必須得去辨識裡面的究竟色法,我們要看到究竟色法,要不然還是屬於停留在聚的範圍。這就是眼淨色,眼淨色是存在於眼十法聚裡面,或者說由於這一粒色聚擁有眼淨色,所以它以眼起名字,由於這一粒色聚一共有十種究竟色法,所以稱為十法,由於它是由這些色法組合而成,所以稱為聚,我們稱為眼十法聚。在我們的眼睛裡面就有這一類的色法,就是物質的組合。眼淨色就先講到這裡,我們明天再繼續講耳淨色、鼻淨色、舌淨色、身淨色等其他的究竟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