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13, 2014

關於我們

壹、理念方針

       一、我們試圖整合正信佛教,於聞、思、修,三方面,提供如理如法的修行環境,來利益廣群眾生。

      二、在此,我們利用正統的修習課程,嘗試讓身為一個有智慧的人類,享有身為人類該有的快樂、美好、和諧、寧靜的生命和生活,提供一個永恆生命靈性和智慧並行昇華的契機。

         歡迎諸大德,共襄盛舉,續佛慧命。


貳、師資

          一、果聞法師

                           獲得如實正見並如法修學,已二十多年。
                           從法鼓山 聖嚴法師出家已十幾年,
                           獨自山林閉關實修有十多年以上,
                           法師態度謙和善良,如實修行,不作經懺佛事,不樂受金錢供養。

        

參、現況及目標


            我們不打算做入世間事業丶作法會,道場很破舊,人很簡單,生活靠自己,但我們相信愈困難的環境更容易培養道心。

①現階段以釐清南北傳禪法,並統合原始經典,作為整體明確的修行方針,並以實際襌 坐共修為平日日課。歡迎有志禪修,並能抛棄南北傳及各褈法門之間所有成見的大德,利用這個環境來共同精進襌修。目前的佛教團體很多,一個團體只要維持原有的道統,不會五花八門的,基本上都會是很適合去學習的道場。我們這個小處所,不是什麼大道場。但是方向還是固定的,禪修是這個小道場的弘法方向,內容以基本的呼吸法及四念處的止觀禪法,及加上漢傳佛教的智慧(例如,默照禪和話頭禪,中觀,空觀等)為禪修課程教學的方針。在禪定方面,我們是參照「阿含經」「清淨道論」及「帕奧禪師系統」的教學為主。在智慧解脫知見方面,由於沒有找到更適合的老師,現階段由法師親自直接教授,主要內容不離開「無常、苦、空、無我」等觀念。這個教學讓南傳的禪定基礎,透過四念處,與漢傳佛教的智慧相結合,使修行者不再茫茫然,空談說妙,或是固步自封。這個教學方向是我們的道統,能夠讓修行者「身、口、意」日常生活中,緊密的結合,可以說是個相當圓滿的教法。

②您也可以來我們的連結網站https://zentaiwan.github.io/blog/(建構修改中)了解一些 。


肆、寺廟位置  
來精舍交通路線:
淨(靜)觀精舍 (海拔高度63公尺) 
起始地點:七堵火車站東側門口(東新街)

 1.坐計程車(約200元)或自行開車:導航系統請找"基隆市七堵區東新街127號(瓦斯公司)"再右轉走"長泰產業道路"正好500公尺有一個"靈惠廟"黃色的路牌。 到達靈惠廟下邊藍球場停好車就可以走路一直往下到(淨)靜觀精舍。

 2.走路:若從火車站走登山步道約10分鐘到達(淨)靜觀精舍, 從火車站剪票口右轉到達車站東側出囗,"對面"的東新街上(㣴行的馬路)有三丶四層聯合住宅中央有一小巷子(雜貨商店旁邊)一直走到山邊,到達東新街4巷88號及東新街4巷84號,兩棟大樓的中間,有一不明顯的小山路,登山往前就到達靜觀精舍。
                    
一丶步行從七堵火車站右邊東南方出口走路來淨觀精舍路缐圖


二丶自行開車從七堵火車站右繞基隆商工學校來淨觀精舍路缐圖

Related Posts:

  • 阿毗達摩 第四十四講 阿毗達摩 第四十四講 離心路過程(欲界善趣的結生及死生的過程)     離心路過程(欲界善趣的結生及死生的過程):在之前我們學了心和心所,同時也學了心路過程,也就是說心是如何的運作的,我們是透過怎麼樣的方式來認知這一個世間。之後又再講了業,業是如何的運作的,業又和果… Read More
  • 阿毗達摩 第四十五講 阿毗達摩 第四十五講 眾生投生的法則     眾生投生的法則:昨天晚上,我們開始轉入了講離心路過程的內容,是以一個眾生死和生的這種過程來講。一個眾生在臨死的時候,他往往會體驗到一些徵兆。這種徵兆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業,一類是業相,一類是趣相。這些業,或者業相,或者趣相… Read More
  • 阿毗達摩 第四十二講 阿毗達摩 第四十二講 業的分類(依成熟順序、成熟時間)     業的分類(依成熟順序、成熟時間):今天我們將繼續來學習業的部分。昨天晚上我們學習業在臨終的時候依照其成熟的順序,可以分為四種,即:重業、慣行業、近死業和已作業。昨天我們就講到了重業。對於重業來說,畢竟極… Read More
  • 阿毗達摩 第四十三講 阿毗達摩 第四十三講 業和果報的關係     業和果報的關係:昨天晚上,我們已經講完了業的分類。業的分類可以依照成熟之地分為不善業、欲界的善業、色界的善業和無色界的善業;依照作用可以分為令生業、支持業、阻礙業和毀壞業;依照成熟的先後可以分為重業、可以分為慣行業、可以… Read More
  • 阿毗達摩 第四十六講 緣起 阿毗達摩 第四十六講 緣起(無明緣行,行緣識)     緣起(無明緣行,行緣識):為了讓大家更明白我們付出精進的必要性,我在這裡讀出雷迪西亞多所寫的一本《覺支手冊》,關於四正勤的部分,他裡面就講到了不要認為現在是二因結生者或者即使是二因結生者,我們就放棄了自己的修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