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心禪悅fb粉絲專頁

即時修行概念及訊息的分享!

一葉蘭若心學網

早期提供對治煩惱訋網站!

心聽

簡單的禪修及佛教概念!

身心靈和諧之旅

線上身心SPA療愈和靜心指導!

賞心禪悅fb社團

網路線上禪修課程探討的連結!

淨觀精舍

專精襌修的開放空間!

星期日, 12月 28, 2014

2014的祝福


2014只剩3天了󾠉󾔙(賞心禪悅中心  的祝福!)


 (murdered heart) 傷我的原諒你 (fishing lure heart)
 (love) 愛我的人謝謝你 (kissy heart)
 (love heart) 我愛的人祝福你 (bouquet)
 (cuddling hearts) 陪我的人感激你 (tattoo heart)
 (kissy heart) 想我的人請繼續 (sneaky heart)
 (innocent heart) 心累了休息休息 (heart stopwatch)
(worried)  人累了放鬆放鬆 (放鬆)
(snowman)  失去的不再回來 (Merp)
(heart eyes)  到來的更加珍惜 (blowing kiss)
(Balloon Game)2015年即將到來(Teddy Bear)
(music)好的來,壞的去(clap)
(salad)健康來,疾病去(jack in the box)
(holiday girl)祝福所有的親人和朋友
(santa claus) 天天健康平安幸福(reindeer)
(flowers) 時時 快樂開心 (party guests)
(ribbon heart)收到訊息代表你在我心裡(key)



星期六, 11月 15, 2014

學習像大地一樣

  六波羅蜜

  (本文摘自 一行禪師《佛之心法》)

  六波羅蜜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基本教義。「波羅蜜」在英文中可以譯成「圓滿完成」或「圓滿成就」。「波羅蜜」在漢語中被譯為「度」,它的意思是「到彼岸」,彼岸就是安祥、無畏、解脫之岸。修習波羅蜜可以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我們一直處在痛苦、嗔恚、沮喪之此岸,現在我們想要達到安樂的彼岸。為了能夠到達彼岸,我們必須有所作為,即修習波羅蜜。我們返觀自身,練習正念地呼吸,觀照我們的痛苦、嗔恚和沮喪,並對它們微笑。這樣做,我們就能克服痛苦,到達彼岸。我們每天都可以修習「圓滿成就」。

  每當你邁出一個正念的步履的時候,你就擁有了一次從痛苦國土邁向喜樂國土的機會。淨土就在此時此地。天國是我們心中的一顆種子。如果我們知道怎樣把那顆種子種到濕潤的土壤中,它就會成長為一顆樹,鳥兒就會來棲息。無論什麼時候,當你感到有這種需要的時候,請練習到彼岸吧。佛陀說:「不要指望彼岸到你身邊來。如果你想到達那個安全、安樂、無畏和無嗔之彼岸,你就必須自己游過去,或者划船過去。你必須努力。」這個努力就是修習六波羅蜜。

  (1) 佈施波羅蜜——給予、奉獻、慷慨大方。

  (2) 持戒波羅蜜——修習戒律和修習正念。

  (3) 忍辱波羅蜜——包容和接受的能力,它能夠忍耐和轉化你的敵人和那些愛你的人加之於你身上的痛苦。

  (4) 精進波羅蜜——勤奮,努力,堅忍不拔。

  (5) 禪定波羅蜜——思惟修。

  (6) 般若波羅蜜——智慧,洞察,理解。

  修習六波羅蜜,可以幫助我們到達彼岸——生活在那個世界中的人自在安祥、快樂和諧、人際關係純和友善。

  到彼岸的第一個練習就是修習圓滿的給予——佈施波羅蜜。佈施首先意味著佈施喜悅、快樂和慈悲。有一種植物(大概是指韭菜——譯者注),在亞洲為人所熟知。它是洋蔥家族的一個成員,用它來做湯、炒米飯,炒雞蛋,味道異常鮮美。每次你割下它,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它又會重新長出來。而且,割得越頻繁,它就長得越肥大,越茂盛。這種植物可以像徵佈施波羅蜜。我們不為自己保留任何東西。我們只想佈施。當我們佈施的時候,對方可能會很快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也會變得快樂起來。在佛的很多本生故事中,都談到了佛修習佈施波羅蜜的經過。

  我們能夠佈施給別人的最大的禮物,就是我們真正的存在。我認識一個小男孩,他父親問他:「你生日想要什麼?」男孩躊躇了。他父親很有錢,他想要什麼,他父親就會給他什麼。但是他父親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賺錢上,以致於很少在家。所以男孩就說:「爸爸,我想要你!」這個意思是再清楚不過了的了。如果你愛某個人,你就必須真正為他(她)而活著。當你給出了這份禮物的時候,與此同時,你也收到了一份喜悅的禮物。通過修禪,學會真實地活著吧。通過正念的呼吸,你可以使自己身心合為一體。「親愛的,我為你而活在此地」,這是一句咒語,當你修習佈施波羅蜜的時候,你可以這樣說。

  其他的,我們還能佈施什麼呢?佈施我們的堅穩不動。「吸氣,我是一座山峰。呼氣,我巍然屹立。」我們所愛的人需要我們堅穩不動。我們可能通過練習正念地呼吸、正念地行走以及正念地坐禪,來培養我們的堅穩不動,並享受深深地活在當下每一刻的樂趣(現法樂住)。堅穩不動是涅槃的特徵之一。

  其他的,我們還能佈施什麼呢?佈施我們的自在。除非我們擺脫了煩惱——貪愛、嗔恚、嫉妒、絕望、恐懼和錯誤的想,否則,我們就很難獲得快樂。自在是涅槃的特徵之一。某些種類的快樂實際上毀掉了我們的身心和我們的人際關係。擺脫貪愛是一種重要的修行。深入地觀察你認為可以給你帶來快樂的事物的本性,看看它事實上是否正在給你所愛的那些人製造痛苦。如果你想真正活得自在,你就必須弄清這一點。回到當下來吧,去感受生命中可見的奇跡。有那麼多美好的事物可以使我們馬上快樂起來,又如壯麗的日出,湛藍的天空,高山、長河,還有圍繞著我們的所有可愛的面孔。

  其他的,我們還能佈施什麼呢?佈施我們的清新。「吸進來,我是一朵花。呼出去,我散發著清芬。」你可以呼吸三次,這樣,你的生命之花馬上就會重新綻放。多麼美好的一份禮物啊!

  其他的,我們還能佈施什麼呢?佈施我們的安祥。坐在某個安祥的人身邊是很棒的。我們能夠從她的安祥中得到加持。「吸進來,我是一泓靜水。呼出去,我如實映鑒著萬物。」我們可以向那些我們所愛的人佈施我們的安祥和清醒。

  其他的,我們還能佈施什麼呢?佈施空間。為了活得快樂,我們所愛的那個人需要空間。插花的時候,每一朵花的周圍都需要一些空間,這樣,它才能夠充分地展示出它真正的美。人就像花兒,如果她內心和周圍沒有空間,她就不可能過得快樂。我們不可能在市場上買到這些禮物。我們必須通過自己的修行來創造它們。我們布施得越多,我們擁有的就越多。當我們所愛的人快樂的時候,我們馬上也會跟著快樂起來。我們向她佈施,與此同時,我們也是在向自己佈施。

  佈施是一種很好的修行。佛陀說,當你對某人感到生氣的時候,如果你已經試過了一切辦法而仍然無濟於事,那麼就修習佈施波羅蜜吧。當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傾向於懲罰對方。但是,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只會導致痛苦的逐步升級。佛陀建議說,相反地,你要送給她一份禮物。當你正在生氣的時候,你不會想到出去買一份禮物的,所以,你最好利用現在沒有生氣的機會,預先準備好一份禮物吧。然後,當所有其他辦法都沒有奏效的時候,去把那份禮物寄給她。令人驚訝的是,你馬上就會覺得好受多了。對民族來說,也同樣如此。為了使以色列擁有和平和安全,以色列人必須尋找途徑,保障巴基斯坦人的和平與安全。為了使巴基斯坦人擁有和平和安全,他們也必須尋找途徑,來保障以色列人的和平與安全。你得到的正是你給予的。不要想方設法去懲罰對方,與此相反,給他所需要的東西。這種佈施的修行能夠很快地把你帶到安樂的彼岸。

  當別人使你痛苦的時候,那是因為他自己內心正在經受深深的痛苦,而且他的痛苦溢出來了。他需要的不是懲罰;他需要的是幫助。這就是他正在發出的信息。如果你能夠看到這一點,就給他所需要的東西,他所需要的東西就是減輕痛苦。快樂和安全不是一件個體的事情。他的快樂和安全對於你的快樂和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全心全意地祝願他快樂和安全,你自己也會感到快樂和安全。

  其他的,我們還能佈施什麼呢?佈施智慧。智慧是修行之花。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對像上,深入地觀察它,這樣你就會擁有智慧。當你把你的智慧佈施給別人的時候,他們馬上就會停止痛苦。

  波羅蜜之花的第一個花瓣是佈施波羅蜜,即修行給予。你所給予的正是你所得到的,比衛星發射的信號還快。不管你是在佈施你的存在、你的堅穩、你的清新、你的不動、你的自在,還是你的智慧,你的禮物都會創造奇跡。修習佈施波羅蜜是修習慈悲。

  到彼岸的第二個修行方法是修習圓滿地持戒,或日圓滿地成就正念練習,即持戒波羅蜜。五戒(一行禪師把五戒當作是最基本的正念練習,所以他在絕大多數時候,把五戒稱為「五個正念練習」——譯者注)能夠幫助我們保護我們的身心、家庭和社會。第一戒是關於保護人類、動植物和礦物質的生命。保護其他的物種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第二戒是為了防止人類對於其他眾生和大自然進行掠奪式開採。它也是修習佈施。第三戒是為了保護兒童和成人不受性虐待,即為了維護個體和家庭的幸福。太多的家庭因為不正當的性關係而破裂了。當你修習第三戒的時候,你就是在保護自己,你就是在保護更多的家庭、更多的配偶。你是在幫助別人獲得安全感。第四戒是要修習深深地傾聽和愛語。第五戒是關於正念地消費。

  五戒是修習慈悲的一種形式,也是修習佈施的一種形式。它可以保護我們的家庭和社會,保障它們能夠健康良好地發展。持戒波羅蜜是我們能夠為我們的社會、家庭和我們所愛的人所獻出的一份極好的禮物。我們能夠給予社會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修習五戒。如果我們能夠根據五戒來生活,我們就在保護我們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當我們修習持戒波羅蜜的時候,我們就是在佈施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讓我們一起深入地觀察我們痛苦的原因,不管是個體的還是集體的。如果我們這樣做,我確信我們會明白,五戒正是我們對治時代病的良藥。每一種文化傳統都有與五戒相當的東西。每次我看到有人接受和修習五戒,我感到非常高興——為他,為他的家庭,也為我自己——因為我知道五戒是修習正念的最具體的方法。為了深入地修習它們,我們身邊需要有一個僧團。

  波羅蜜之花的第三個花瓣是忍辱波羅蜜。忍辱是接受、擁抱和轉化的能力。在英文中,梵文「kshanti」常常被譯為「patience」(耐心)或「forbearance」(忍耐),但是我相信,「inclusiveness」(包容)能夠更好地表達佛陀的教導。當我們修習忍辱的時候,我們不必痛苦或忍耐,即使我們不得不擁抱痛苦或不公平。對方說的話或做的事使我們憤怒。他把某種不公平加到了我們身上。但是,如果我們的心量足夠大,我們就不會痛苦。

  佛陀舉了這樣一個精彩的譬喻:如果你抓一把鹽,把它放到一小碗水裡,碗裡的水就會太鹹了,沒法再喝。但是,如果你把同樣數量的鹽投到一條大河裡去,人們仍然可以喝這條河裡的水。(記住,這個開示是在2600年以前講的,那時候,人們還可以喝河水!)因為河流「心量」的廣大,所以它有能力接受和轉化鹹鹽。河流根本不會因為加了一把鹽而感到痛苦。如果你的心量很小,那麼一句不公平的話,或者一個不公平的行為,就會使你痛苦。但是,如果你的心量很大,如果你有智慧和慈悲,那麼,同樣的一句話和同樣的一個行為就不會使你痛苦,你馬上就能接受、擁抱並轉化它。這裡的關鍵是心量。為了轉化你的痛苦,你的心量不得不像大海一樣廣大。別人聽了不友善的話可能會痛苦,但是,一位菩薩聽到了同樣不友善的話,她根本就不會痛苦。這取決於你接受、擁抱和轉化的能力。如果你的痛苦持續得太久,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學會修習忍辱波羅蜜。

  當佛陀的兒子羅侯羅十八歲的時候,佛陀給他作了一次關於怎樣修習忍辱的精彩開示。當時,羅候羅的導師舍利弗也在場,因此他也聽受了這個開示。十二年以後,舍利弗有了一次機會,對全體出家二眾重複了這個開示。那是三個月結夏安居結束後的第二天,比丘們準備離開大本營,各自到四周去弘揚佛法。當時,有一位比丘向佛陀匯報說:「世尊,今天上午,當舍利弗長老要離開的時候,我問他要到哪裡去,他不但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反而把我推倒在地上,甚至連一聲『對不起』都沒有說。」

  佛陀問阿難:「舍利弗已經走遠了嗎?」阿難說:「沒有,世尊,他一個小時以前才離開。」於是,佛陀請一位沙彌去找舍利弗,並請他回來。當沙彌把舍利弗帶回來的時候,阿難把所有仍然逗留在那兒的比丘都召集起來。然後佛陀步入大廳,正式問舍利弗:「舍利弗,今天上午,當你要出寺廟的時候,你的一位師弟想問你一個問題,你沒有回答他,這是真的嗎?而且你還把他推倒在地上,甚至連『對不起』都沒有說,這是真的嗎?」於是,舍利弗在他所有的同修道友、諸比丘比丘尼的面前,回答了佛陀。

  「世尊,我還記得,十二年前,當羅侯羅比丘十八歲的時候,您對他所作的開示。為了滋養和發展慈悲喜捨這四德,您教他觀地水火風之性。儘管您的開示是針對羅侯羅的,但是我也從中得到了教益,我努力去思惟和實踐這一教導。」

  「世尊,我努力修行,學習像大地一樣。大地寬廣無垠,有接受、擁抱和轉化的能力。不管人們是把純淨香美的東西,諸如鮮花、香湯或鮮奶潑在大地上,還是把骯髒難聞的東西、像屎尿膿血等等,傾倒在大地上,大地都有力量接受、擁抱並轉化它。我一直在盡我最大努力在修行,學習像大地一樣,不拒絕,不抱怨,沒有煩惱地接受一切。」

  「世尊,我修習正念和慈心。一位不修習即身觀身、即身行觀身行之正念的比丘,才有可能把一位同修推倒,並撂下他躺在那兒,沒有一句道歉的話。對一位同修粗魯無禮,把他推倒在地,不道歉就揚長而去,這不是我做事的方式。」

  「世尊,我已經學習了您給羅侯羅上的課,即像水一樣地修行。不管有人把一種芬芳的東西還是一種骯髒的東西倒進水裡,水都平等地接受它們,既沒有貪執,也沒有厭惡。水是廣闊無垠、流動不息的,有能力接受、包容、轉化和淨化所有這一切東西。我一直在盡我最大的努力修行,學習像水一樣。一位不修習正念、不修習像水一樣品格的比丘,才有可能把一位比丘推倒在地上,連一句『對不起』都不說,就繼續走他的路。我不是這樣的比丘。」

  「世尊,我一直在努力修行,使自己變得像火。火燃燒一切東西,純淨的,或是骯髒的,美好的,或是令人噁心的,沒有貪執,也沒有厭惡。如果你把鮮花和絲綢投入到火裡,它燃燒它們。如果你把破布和其它難聞的東西投進火裡,火同樣會接受並燃燒它們。它不分別。為什麼?因為火能夠接受、消耗和燃燒投向它的一切東西。我一直在努力修行,學習像火一樣。我能夠燃燒掉不好的東西,以便轉化它們。一位不修習正念觀聽的比丘,才有可能把一位同修推倒在地上,沒有一句道歉的話就揚長而去。世尊,我不是這樣的比丘。」

  「世尊,我一直在努力地修行,使自己變得更像風。風含載著一切氣味,好聞的,難聞的,沒有貪執,也沒有厭惡。風有能力轉化、淨化和解粘去縛。世尊,我一直在即身觀身即身之運動觀身之運動,即身之姿勢觀身之姿勢,即受觀受,即心觀心。一位不修習正念的比丘,才有可能把一位同修推倒在地上,沒有一句道歉的話就揚長而去。這不是這樣的比丘。」

  「世尊,我像一個不可接觸的賤民的孩子,無衣可穿,沒有頭銜或任何勳章可以掛在我襤褸的衣衫上。我一直在努力修行謙卑,因為我知道謙卑有轉化的力量。我每天都在努力地學習。一位不修習正念的比丘,才有可能把一位同修推倒在地上,沒有一句道歉的話就揚長而去。世尊,我不是這樣的比丘。」

  舍利弗繼續發出他的「獅子吼」,但是另外那個比丘已經再也受不了了,於是他偏袒右肩,長跪向佛,請求原諒。「世尊,我違犯了戒律。出於嗔恚和嫉妒,為了使師兄信譽掃地,我說了謊。我請求大眾允許我修習重新開始。」在佛陀和全體僧眾面前,他向舍利弗頂禮了三次。當舍利弗看到他的師弟頂禮的時候,他回了問訊,並說:「我不夠靈巧,這就是我導致誤會的原因。我對此也有責任,因此我請求師弟原諒我。」然後他對那個比丘頂禮了三次,於是他們和解了。在舍利弗重新踏上旅途之前,阿難邀請他小住一會兒,大家一起喝杯茶。

  壓抑我們的痛苦不是忍辱。我們必須接受它,擁抱它並轉化它。要這樣做,惟一的辦法就是使我們的心量變大。為了能夠理解和原諒,我們要練習深入地觀察。否則我們就會被嗔恚和憎恨所束縛,以為只有當我們懲罰了對方之後,我們才會感到好受一些。報復是一種不好的食。幫助別人的願望才是一種健康的食。

  為了修習忍辱波羅蜜,我們需要其他的波羅蜜。如果我們的忍辱修行不符合般若、佈施、禪定這三種波羅蜜,那我們只不過是在壓抑我們的痛苦、並把它驅趕到我們意識的底層去罷了。這是很危險的。這種力量以後會爆發出來,把我們自己和別人毀掉。如果你修習深入地觀察,你的心胸就會變得寬廣無垠,你就會少受痛苦。

  我接受的第一位弟子是一位出家人,他的名字叫釋一住,釋一住兄弟、真空師妹和我,為了拯救中越的流血犧牲者,我們一起外出進行過很多次弘法,而且他在一個貧窮的小村莊裡呆了好幾個月,因為我請求他這樣做。當時我們正在創建青年社會服務學校,因此我們需要瞭解農村地區人民的真實情況。我們想找到辦法,用非暴力和慈悲的方式去幫助窮人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對於社會的完善來說,那是一個很美好的運動。最後,我們擁有了一萬多名工作者。共產黨說我們的佛教運動是親美的,而大眾傳媒說,我們出家人是偽裝的共產黨,試圖安排共產黨來接管佛教。我們只不過是在盡力做我們自己罷了,並沒有與交戰雙方的任何一方結盟。 1967年,釋一住兄弟和其他七個社會工作者被一夥極右分子綁架了,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聽到有關他的任何消息。

  一天,一住走在西貢的大街上,這時,一位站在軍用卡車上的美國士兵,朝他的頭上吐了一口痰。一住師弟回到家裡,大哭不止。作為一個年輕人,他很想還擊,為了緩解他那受到深深傷害的心靈,我把他摟在懷裡,摟了半個多小時,我說:「我的孩子,你生來不是握槍的。你生來是為了當和尚的,因此,你的力量是智慧和慈悲。那個美國兵把你當成了他的敵人,這是他的一個錯誤想法。我們需要用智慧和慈悲武裝起來的能夠去前線的『戰士』。」他繼續留在青年社會服務學校裡。後來他被綁架了,大概被殺害了。釋一住是梅村的比丘、比丘尼們的大師兄。他寫字的筆跡看起來幾乎與我的完全一樣。而且他還為農村的兒童寫了美麗的歌謠,讓他們歌唱。

  我們怎麼能夠蕩滌這種不公正呢?我們怎麼能夠改變這種全民族所遭受的不公正呢?柬埔寨人、波斯尼亞人、巴基斯坦人、以色列人,我們所有的人都在因為遭受不公正、不寬容而痛苦。我們不但沒有彼此互為兄弟姐妹,相反,我們把槍瞄準了對方。當我們突然被憤怒所侵襲的時候,我們感到唯一的反應就是要懲罰對方。憤怒之火繼續在我們心中燃燒,而且它繼續在燃燒著我們的兄弟姐妹。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情形,而這也是我們需要深入觀察的原因,我們需要它來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點,即我們大家都是犧牲者。

  我告訴一住兄弟:「如果你生在新澤西或加利福尼亞沿岸的某個家庭,如果你也讀那個美國兵所讀的那種報紙和雜誌上的文章,你也會相信,所有的和尚都是共產黨,而且你也會往一個和尚頭上吐痰的。」我告訴他,美國士兵被訓練得把一切越南人都看成他們的敵人。他們被派到這兒來殺人和被殺。他們是犧牲者,就像越南士兵和越南老百姓一樣。握著槍向我們射擊的那些人,朝你吐痰的那個人,他們並不是戰爭的製造者。戰爭的製造者正坐在莫斯科和華盛頓的舒適的辦公室裡。這是一個錯誤的決策,誕生於一種錯誤的理解。1966年,當我去華盛頓的時候,我與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會面,我告訴他的關於戰爭真相的話完全是真實的。半年以後,他辭去了國防部長的職務,最近撰寫了一本書,承認越南戰爭是一個可怕的錯誤。也許我曾幫忙在他心中種下了一些理解的種子。

  一個錯誤的想對一個錯誤的決策負有責任,而一個錯誤的決策對於成千上萬的美越士兵和幾百萬越南老百姓之死負有責任。農村人不能理解他們為什麼要那樣死去,為什麼炸彈要日夜不停地落在他們的頭上。當時,我住在青年社會服務學校的校園裡,我睡覺的房間緊挨著佛堂。我正在睡覺的時候,一枚火箭發射到了佛堂裡。我本來可能會被炸死的。如果你聽任你的憎恨和憤怒滋長,你就會把自己燃燒掉。理解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你理解了,你就會少受痛苦,你就會知道怎樣追溯到不公正現象的根源。佛陀說,如果一隻箭射中了你,你會痛苦。但是如果第二隻箭射中了你身上的相同部位,你的痛苦就會增加一百倍。當你已經是非正義的犧牲品的時候,如果你很憤怒,你的痛苦就會增加一百倍。當你身體上有某種痛苦的時候,吸氣,呼氣,然後對你自己說:「這只不過是生理上的痛苦罷了。」但是,如果你想像那是癌症,而且你很快就會死掉,你的痛苦就會增長一百倍。恐懼或憎恨產生於無明,它們增長了你的痛苦。般若波羅蜜多是救星。如果你知道怎樣如實地看待事物而不是把它們誇大,你就能夠繼續活下來。

  我熱愛越南人民,在戰時,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但是,我也把在越南的美國孩子看成是受害者。我沒有帶著深仇大恨去看待他們,因此我的痛苦就少得多了。我們中的很多人已經克服了這種痛苦,這個經驗是從痛苦中得來的,而不是來自於學術研究。為了把原諒、慈悲和理解的消息帶過來,我為已經犧牲了的一住師弟和很多其他的人活了下來。我講這些給大家聽,這樣,他們就沒有白白地犧牲。

  請練習深入地觀察,這樣你就會少受疾病、非正義或身心內部小小痛苦的折磨。深入地觀察導致智慧,而智慧總是導致慈悲和接受。當你的孩子病了的時候,你當然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但是你也知道,嬰兒必須病幾次才會獲得他所需要的免疫力。你也知道你能夠活下來,是因為你已經有了抗體。不要擔心。「完美的健康」只不過是一個概念。學會與你身上的任何一個小病和平共處。努力去轉化它們,但是不要太痛苦。

  佛陀在世的時候,他也曾經痛苦過。有一些人想陰謀篡位,甚至要殺害他。一次,他的大腿上有一個傷口,他的弟子們想辦法幫助他,他卻說,那只不過是一個小傷口而已,而且他已經盡了他最大的努力,把痛苦減少到最底程度。還有一次,比丘中有五百人離開大眾,想另立僧團,他非常從容地解決了這個事件。最後,困難都被克服了。

  關於怎樣培養忍辱——慈、悲、喜和捨,佛陀作出非常具體的開示。如果你修習四無量心,你就會擁有一顆廣大的心。因為菩薩們有大悲,所以他們有接受、擁抱和轉化的能力。因為他們有大智,所以他們沒有痛苦。這是獻給這個世界和我們所愛的人的一份很好的禮物。

  波羅蜜之花的第四個花瓣是精進波羅蜜,即勤奮、努力、持之以恆地修行。佛陀說,在我們的藏識——阿賴耶識的深處,有各種各樣的善惡之種,有嗔恚、妄想和恐懼的種子,也有智慧、慈悲和寬容的種子。在這些種子中,有很多種子都是有我們祖輩遺傳給我們的。為了修習精進,我們應該學會識別我們心中的每一顆種子,如果它是一顆惡種,一顆諸如嗔恚、恐懼、嫉妒或分別等煩惱的種子,我們就應該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澆灌它。一些類似的種子得到了澆灌,它就會在我們意識的表層現行,我們就會痛苦,同時也使我們所愛的人痛苦。修行就是避免澆灌我們心聽那些惡種。

  我們也要識別我們所愛的人心中的惡種,並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不去澆灌它們。如果我們澆灌了它們,他們就會變得非常不快樂,我們也會不快樂。這就是修習「有選擇地澆水」。如果你想活得快樂,那麼就要避免澆灌你自己心中的惡種,也請別人不要澆灌它們。還要避免澆灌別人心中的惡種。我們還要努力識別出我們心中的善種,並且以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來過我們的日常生活,即我們能夠感受到它們,並幫助在它們在我們意識的表層現行。每次它們現行並在我們意識的表層逗留一會兒,它們的力量就會變得更加強大。如果我們心中的善種日益茁壯地成長起來,我們就會過得快樂,也會使我們所愛有人過得快樂。請識別出你所愛的人心中的善種,澆灌那些種子,他會變得越來越快樂。在梅村,我們修習「澆花」,即識別出別人心中最好的種子,並澆灌它們。無論什麼時候,你有時間,就請澆灌那些需要澆灌的種子。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非常令人愉快的精進的修行,而且它的效果立竿見影。

  想像一個圓圈被分成兩部分。下面是藏識,上面是意識。所有的心所都潛伏在我們藏識的深處。我們藏識裡的每一顆種子都可以被感觸到,並能夠在表層即我們的意識中現行。持之以恆的修行意味著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不允許我們藏識中的惡種在日常生活中被觸動,不給它們現行的機會。嗔恚、分別、絕望、嫉妒和貪愛之種都在那裡。我們要盡己所能防止它們的升起。我們要告訴與我們共住的人們:「如果你們真的愛我,,不要澆灌我心中的這些種子。那樣對你我的健康都不好。」我們必須識別出不可以澆灌的那類種子。如果碰巧有一顆惡種——一顆煩惱之種被澆灌並現行了,那麼我們就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用我們的正念去擁抱它,並幫助它返回它的來處。這些種子在我們的意識中呆的時間越長,它們就會變得越強大。

  佛陀建議人們修習一種「換釘子」的方法。當一顆木頭釘子大小不合適,或正在腐爛,或年久失修,木匠就會在同樣的部位再釘一顆釘子,換掉它,並把新釘子釘在舊釘子裡面去。如果一種心所升起而你認為它是不善的,有一個修行方法,就是用另一種心所來代替它。你藏識中的很多種子都是善的和美的。只要你正念地呼氣、吸氣,請它們中的一個升上來,剛才那顆不善的種子就會沉落下去。這就被稱之為「換釘子」。

  第三種修行就是盡你所能去觸動你藏識中的善種,促使它們在你的意識中現行。面對一台電視機,如果你想要某個特定的節目,你可以推動按鈕,為你自己調出那個節目。只邀請令人高興的種子到你的意識的起居室裡來坐,永遠不要邀請一位會給你帶來痛苦和煩惱的客人。告訴你的朋友們:「如果你們愛我,請每天給我心中的善種澆水。」我們的心識中,有一顆美好的種子,叫做正念。正念是我們心中的佛。利用每一個機會去觸摸那顆種子,並幫助它們在你意識的表層現行。

  第四種修行是,一旦一顆善種已經現行,那麼要盡可能長時間地留住它。如果正念能夠保持15分鐘,那麼正念的種子就會得到強化,下一次,當你需要正念的力量的時候,它就會更容易現行。幫助正念、慈悲和寬容的種子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其方法就是,幫助它們盡可能長時間地逗留在你的意識中。這被稱之為根本上的轉化 ——轉依。這是精進波羅蜜的真正的意思。

  第五波羅蜜是禪定波羅蜜,即成就禪觀。禪定,在日文裡的發音是「zen」,在中文裡的發音是「chan」,在越南語裡的發音是「thien」,在朝鮮語裡的發音是「son」。禪定,或日禪修,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止。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求這種或那種觀念上的快樂。止就是停止我們的追逐,停止我們的失念,停止陷入過去和未來。我們回到當下的家,在這裡,生命是可觸摸的。當下包含著每一刻。在這裡,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們的祖先、我們的孩子以及我們孩子的孩子,即使他們還沒有誕生。修習奢摩他(止)就是通過修習正念的呼吸、正念的行走和正念的坐禪,使我們的身體和情緒平息下來。奢摩他也就是修習「定」,通過定,我們就能夠過好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並感受到我們生命存在的最底蘊。

  禪定的第二個方面是,為了看清事物的真相而進行深入地觀察,也就是「觀」。你要洞悉你所愛的人內心有何痛苦和困難,以及她懷有什麼樣的抱負。智慧是一份很好的禮物,可是,在正念的引導下,自覺地去過好日常生活,這也是一份很好的禮物。正念地做每一件事情就是禪修,因為正念總是滋養著定和慧。

  波羅蜜的第六個花瓣是般若波羅蜜,即成就智慧。這是最高級的智慧,它擺脫了一切知見和概念。般若是我們自性佛的本體。這種智慧有力量把我們帶到自在、解脫和安祥的彼岸。在大乘佛教裡,般若波羅蜜被描述成是諸佛之母。一切真善美的事物都誕生於我們的母親——般若波羅蜜。她在我們心中;我們只需觸動她、幫助她現行就可以了。正見是般若波羅蜜。

  有大量的關於般若波羅蜜的經典,《心經》是這類經典中較短的經典之一。《金剛經》和《小品般若經》,即八千頌般若經,是早期這類經典中的兩部。般若波羅蜜就是無分別智。

  如果你深入地觀察你所愛的人,你就能夠理解她的痛苦、她的困難以及她最深的渴望。真正的愛,只有當它源於這種理解的時候,才是可能的。當某人能夠理解我們的時候,我們會感到非常高興。如果我們能夠對他人表示理解,那就是真正的愛。得到我們理解的那個人,將會像花兒一樣綻放,與此同時,我們就也得到了回報。般若智慧(理解)是修行的結果。深入地觀察一個對象,般若智慧(理解)是修行的結果。深入地觀察意味著活在當下、充滿正念和心專一境。只要我們深入地觀察一個對象,般若智慧(理解)之花就會在我們心中綻放。佛陀的這個教導是為了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實相。

  讓我們看看海面上的波浪。波浪就是波浪。它有始有終。與其他的波浪相比,它或許高一些,或許低一些,或許更美,或許不那麼美。但是波浪同時又是水。水是波浪存在的基礎。對於一個波浪來說,知道自己是水、而不僅僅是波浪,是至關重要的。如波浪一樣,我們也是做為個體來走完這一生的。我們相信我們有始有終,相信我們與其他眾生是相互分離的。這就是佛陀為什麼建議我們要深入地觀察、以便體會到我們存在的基礎——涅槃的原因。每一事物都深深地含藏著涅槃的性質。每一事物都已是「涅槃」了。這是《法華經》裡的教導。只要我們深入地觀察,我們就能夠感受到真如實相。深入地觀察一塊卵石、一朵花,或者我們自己的快樂、安祥、痛苦或恐懼,這樣,我們就觸摸到我們存在的終極層面,這個終級層面將會向我們展示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存在的基礎具有不生不滅的性質。

  我們不必要「證得」 涅槃,因為我們就一直安住在涅槃中。波浪不必去尋找水,它已然是水。我們與我們存在的基礎是一體的。一旦波浪認識到她自己就是水,她所有的恐懼都消失了。一旦我們感受到了我們存在的基礎,一旦我們感受到了上帝或涅槃,我們同時也收到了無畏這份禮物。無畏是真正快樂的基礎。我們能夠佈施給別人的最好的禮物就是無畏。深深地過好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感受我們生命存在的最深層面,這就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就是借助智慧到彼岸。

  完美的智慧(即般若波羅蜜多)存在於其他諸波羅蜜中。完美的智慧就像一個容器。如果這個容器在窯裡沒有燒好,它就會有裂痕,裡面的液體就會流出來。般若波羅蜜是所有波羅蜜的母親,是諸佛之母。般若波羅蜜就像鳥兒的翅膀一樣,它能夠去任何地方。沒有正確的智慧,其他的波羅蜜就不可能得到深入的修行。

  這是佛陀所開示的關於六波羅蜜的修行。六波羅蜜中的每一波羅蜜都包含著其他五波羅蜜。般若是佈施,禪定是佈施,精進是佈施,忍辱是佈施,持戒也是佈施。如果你深入地修習佈施,你同時也是在修習般若、禪定等等。同理,我們看到,佈施是持戒,般若是持戒,禪定是持戒,精進是持戒,忍辱也是持戒。如果你深入地修習一種波羅蜜,你就是在修習所有六波羅蜜。只有當般若智慧現前的時候,禪定才是真正的禪定,精進才是真正的精進,忍辱才是真正的忍辱,持戒才是真正的持戒,佈施也才是真正的佈施。般若智慧提高了其他五種修行的質量。

  洞察你的處境,看看你的內心是多麼富有。知道自己當下擁有什麼,這是一份禮物。不要再等待了,馬上就開始修行吧。當你開始修行的時候,你馬上就會感到快樂。佛法不是一個時間問題。來,自己看吧,佛法能夠改變你的生活。

  當你被痛苦、煩惱、沮喪、嗔恚或恐懼所困的時候,不要停留在煩惱的此岸。邁向自在、無畏和無嗔之彼岸吧。只要修習正念的呼吸、正念地行走和深入地觀察,你就能夠踏上自在和安樂的彼岸。為了達到彼岸,你不必修上五年、十年或者二十年。你馬上就能夠實現它。

星期一, 10月 13, 2014

請問這真的是你嗎?

請問這真的是你嗎?

懂得傾聽自己

當我們開始忘記了我們自己,我們就會覺得我們自己是誰,那個慣性的你,那個認為你自己會什麼的你,其實不是真正的你,那個你,就讓你失去了跟周遭在一起的所有和諧的一切。

當您不再跟生活周遭和諧在一起的時候,那個自我, 並非真正單純的自我。 它大部份是頭腦這個有機體的產物,這讓我們跟自己失去了連結。

當我們傾聽自己身體上和心靈上感受的聲音,它就能幫助我們懂得謙卑,而產生和諧的力量。這時候您才能欣賞到外面環境的聲音,跟自己是無二無別,並無兩樣。這樣身跟心跟環境就連結在一起。

我們這樣練習隨時跟自己的心在一起,傾聽自己的聲音。

文~果聞正解 比丘

星期六, 10月 11, 2014

空的理解

許多賢者很喜好的把「空」這個字放出來,隨意的拿給別人看!
關於這點也是末學常會不經意的使用它。
但是事實在我們面前是不空的,不是嗎?
空的理解是由的確的解脫知見而來的,也就是說,您若非解脫出世的聖者,那是自欺欺人的空口說白話而已!
在聖者眼裡,他只要觀察即可,不需添加語言文字,涅槃的喜樂即在心中生起。
但是我們不是聖者,我們還得要有合理的作意,才會有相似的喜悅出現。也就是在我們凡夫心面前的,一定是有執礙的境界,我們是沒有能力直觀空性的。
但是透過練習,我們可以很確定的了解面前的一
切境界是清淨無我的!

我們如何透過練習而達成直觀清淨呢?
首先我們得放下您的雜念並隨觀您的境界,您不能不理會或是不理不睬您的境界,而是得要很清楚的完全接納您的境界。
很有趣的是當您完全的接納您的境界的時候,那麼您便能隨觀無常、無我,而您面前的境界就變成是清淨的境界。
如此一來,透過長期穩定的練習之後,您就會很容易的直觀面前的境界是清淨無常無我的,那麼相似涅槃的法喜就會在我們的心中生起!

我們的心路過程


我們的心念的過程又稱為心路過程  。


若是以在一個彈指之間有60個剎那,來計算,
我們心的念頭是非常快速的在剎那間緣生起緣滅的在變化。

而當我們的五種感官與境界相接觸時(眼耳鼻舌身接觸色聲香味觸),

我們的心就在那裡生起!

在我們心臟的心識中,有著過去世來的有分心。
因為五門(眼耳鼻舌身)跟外境(色聲香味觸)碰觸,
刺激到有分心,有分心就剎那那及躍動。

經過三個剎那的時間,
心轉向五門跟五境識接觸,心就接受、檢查、決定(也就是作意)。 
接著出現七個剎那的速行心去通達所緣,
然後二個剎那執取所緣,再落回到有分心。
這是我們的心路過程!

如果決定心是合理的作意,那就產生善心的過程。
也就產生現在跟未來世的業因。
合理的作意就是無常、苦、空、無我 ; 
如果不是合理的作意,那就相反。

所以為了清淨我們的業,我們應該清楚我們的心,經常有著正確合理的作意。

星期四, 10月 09, 2014

二手大師

二手老師
非常抱歉,
我不是您要找尋的大師,
你也不是您要找尋的大師,
他更不是您要找尋的大師!
但是大師就在您的面前,在您的身邊 ; 
可是你不能躺在床上閉上眼睛,
您必須起身開始主動向你
的大師學習!

以前在寺院裡,末學時常會羨慕起那些長老的師兄們,他們可以有特別的因緣,很早期就跟隨在師父身邊學習,很早就能夠得到佛法的受用,除了善根俱足之外也備受後學的敬重。
但是我們可想到,為何我們所遇到的善知識,大部分都已經是萬古流芳,或是老態龍鍾,還是眾人擁戴而沒有足夠時間來教導你。
這差別在於,我們如果一直躺在床上,那麼我們永遠只能得到二手的老師(人家已經先用了!)。
所以,我們若是不要那二手的老師,那麼您就必須主動去找尋您的大師,而不是等人家來接引你。這好比在魚市場用紙糊的網子撈魚一樣,您可不能等到紙已經浸到爛了之後才去撈魚,那大概只能撈到魚的影子吧了!

星期二, 10月 07, 2014

問答與回應

◎ 問答1


分享末學最近回答網上法友的幾個問題!

A.請問法師教禪修法門是南傳或漢傳否?

◎ 走中間路線,和諧的過程,隨觀當下的事實,由事實引導入正知見,在日用發覺法的喜悅,引發正定的生活,從生活中與解脫知見融和,變成發展成佛過程最重要助緣。

您的知見很特別。

B. 師父午安打擾您了 最近2個月念經一直有氣動的情形 我不曾打坐過 有時會輕鬆的盤坐念經 氣動的情況是有韻律的晃動可以控制左右或繞圈及停止,目前我以慈悲心看待此事 但是這幾天有時坐在辦公室也會感覺氣的存在 有上網看了聖嚴師父的開示了,想請問果聞師父 這種情況不必特別理他嗎?也聽過要念金剛經,應如何比較如法請師父慈悲開示~(目前早課念藥師經 普門品,晚課念法華經及聖號)南無阿彌陀佛_(())_

如果可被控制,那就表示不是外力的靈動,這除了是身體的自然反應之外,當然跟自己的作意有關,就像一個球體,您若是想要改變它控制它的方向,它反而儲存更多的能量,轉動得更快。所以不必改變它或是控制它,只要把自己的作意拿掉,讓身體呈現自己如實的一面,就像似敞開門的鳥籠,鳥兒自由飛翔,我們並沒有資格去改變它,牠有自己的獨特生命。您只是如實的覺知它的過程是個變異的過程, 當您覺知這是個因緣不斷改變的變異過程, 您這樣覺知面前事實,您的心將隨觀如水流,不再黏著依賴其上。當您的心不再黏著倚賴其上的時候,你便不在彼處。 當你不在彼處時,你既不在 此處;也不在彼處;也不在兩者之間。這就是苦的結束。 佛是這樣說:「當知的時候將只是所知,你將不依於彼。 當你不依彼時,你不在彼處。當你不在彼處時,你既不在 此處;也不在彼處;也不在兩者之間。這就是苦的結束。」
另外氣動除了不去控制它之外,您也可以將注意力放在身體比較接近地面的位置,比如腳底的湧泉穴,這樣可以讓內心沈澱下來而獲得改善。不過建議可先試試前者,比較是治本。
雖然末學未曾有氣動的經驗,但依此道理,不妨用看看,若有收到實效,歡迎給末學也能學習到您的經驗,阿彌陀佛,感恩!

感恩師父明白清楚的開示。我瞭解了。依體起用 本無體 隨心而轉 原來無心。全是執著。我會試著調整。感恩師父。阿彌陀佛。心開意解真好。

師父下午安 承佛慈力昨天晚課時吹著電風當下忽然有想法了,依師父開示的不要控制氣的流動,而是身體的氣都入彌陀涼風中任它進出當成無肉身的狀態,這樣完全不分內外很輕鬆自在也順利的做完功課了~會再以這種方式進行 極感恩~阿彌陀佛 感恩_(())_

師父慈悲午安吉祥 回報師父 您教授的方法真的很好 由自心恢復清淨從那天起都沒再氣動了,給師父N個讚 感恩~本來六齋日持午 這個月從初八到十五都持午,佛力加持~無限感恩某某合十 南無阿彌陀佛_(())_

 如果有用,末學就將這方法共享,不知意下如何?

當然可以ㄚ,我剛剛已經跟另一位師姐分享了 之前她也有這種現象~

感恩師父 阿彌陀佛 可以幫忙很多人

,天地自然,,,超越能量 自然的不被影響,,~超讚的

C. 
 善於分別諸法,對於修行的初基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若是找不到或是不確定,能夠引導的實修證悟的當前老師。那麼就要從經教理論和實修有成就的古大德的經驗中,去深入廣度的了解,什麼方向和修行次第是這一生實際能達成的?什麼樣的助緣需要去建立的?什麼樣的惡緣需要去轉變的? 然後就放下那些在這一輩子永遠也無法達成的理想境界,而確實依照分辨後的可行目標,一步一腳印踏實的去實踐。這樣才不會讓累積在心中分別諸法的習慣性法慢,變成評判自他的修行障礙。
我們的生命是在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的分別之後累積的錯覺,而來起惑造業,追逐迷惑於幻境。
因此關於修行,我們也會聽到這樣子說: 不要去分別!
其實不分別是在實際修行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這說法並沒有錯。其用意是在於,不要用成見看待事實。修行的實際面要以成見以外的心去觀察,才能與事實的當下相契合。這樣修行的效益才會明顯。
所以以時下大家對於經論學說都有漸趨明朗的時代,修行的腳步卻沒有向前而反而是倒退的,其中學法的我見和傲慢,是讓人退避三舍的原因了。關係這一點在此勉勵大家要仔細謹慎!阿彌陀佛

法師您方便解釋這句嗎「這樣才不會讓累積在心中分別諸法的習慣性法慢,變成評判自他的修行障礙。」

當我們無力實踐而又有一個理想時,這個理想我們就投射在一個目標或見地,而形成一種崇拜,這種崇拜思想落在人變成菩薩、神,落在經論變成標準,那麼我們就會以人和思想為標準,來面對評論您的當下,而不是讓當下來告訴您事實。這樣好比一個喋喋不休的人,聽不下您說的話一樣!那麼真理就會說,好吧您就繼續說吧!^^

要如何改善「那麼我們就會以人和思想為標準,來面對評論您的當下,而不是讓當下來告訴您事實。」的情況?

法師您例子舉的真生動

那就是我常犯的毛病

傾聽!

我是那個心中有標準,常常聽不進或不同意別人想法和看法的人

所以要練習禪修清楚當下,然後放它過去,不評判過去,只是單純的改善自己!

感恩法師!我聽進去了











星期三, 9月 24, 2014

禪修課程說明

  禪七開始報名   


【報名前請詳閱 https://ddm.nctu.me/Activity.html



課程說明
本課程一律全程參加,並不開放隨喜旁聽。

學員錄取人數僅10位,要求內護法工2位志願培福。請盡早報名!

■日期時間:
本次課程為禪期前一天晚上18:30報到,第二天開始為期七天密集禪修課程,第八天下午16:00解七離營。

■禪修地點:基隆七堵淨觀精舍(基隆市七堵區東新街6巷24之4號)。


星期四, 8月 14, 2014

運動的過程

從心、根、境的過程中,
運動本身就是一個平衡的過程,也是無我的過程。

文~果聞正解 比丘
部落格網址 http://ddmgwens.blogspot.com/
身心靈和諧之旅 http://home.educities.edu.tw/gwensddm/bms/
賞心禪悅專頁 http://m.facebook.com/gwensddm 
PS.請記得在專頁的(按住讚鈕)裡面將(追蹤打勾)才能收到禪修訊息!

星期三, 8月 13, 2014

四念住的整合修行

四念住 的一個核心特性,是如實地覺知現象生滅的改變過程及現象生起的影響進程。雖然,這種覺知, 會從粗顯的往細微的層次自然地推進;但是,在實際修習時,是以當下最明顯的感知範圍進行覺觀,並進展成全面性且靈活的發展念住,這樣的發展或許與經上的次第會有不同,但不管它們以任何的次第發生,都應當包括四念住經驗的全部層面。也就是在修道進程中,每一個念住之間,都具有持續的相互適切性。
在《念住 經 》所列的各種禪法,可以被視為是相輔相成的。禪法修習的次第, 則可以因修習者個人的需求而有所更動。
四念住不僅互相增上,也可以被整合在其他單一的禪法修習中。在《安那般那念經 》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此經描述 如何以這種包括全部四念住的方式,來發展觀呼吸。 這個解說顯示: 在單一的禪法修習中,具有全面地結合全部的四念住的可能性。
                                                       以下說明文章摘自《念住: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
《念住經 》中的隨觀,從粗顯的經驗層面進展到細微的。然而,應當謹記在心的是:此部經呈現的是念住的理論模式,而不是個案研究。 在實際的修習中,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組合經典中所描述的不 同的隨觀。如果有人認為經典中所描述的進程,就是規定了發展念住 的唯一可能的先後順序,那將是個誤解。
在實際修習時,念住隨觀的彈性交互關係,可以用一個好像穿過念住的「直接之道 」所切出的橫切面來解說。這樣的橫切面,就像一朵 十二片花瓣的花朵(參見下圖15-2),將隨觀的主要對象(此處以觀呼吸為例 )組成「花朵 」的中心。
圖 15-2 念住隨觀的動態交互關係

隨觀的動力,在任何時刻,都可以從對於禪修主要對象的覺知,導 向其他的念住修習;然後再回到主要對象。也就是:例如,從覺知呼 吸的過程中,覺知可以轉向身、受、心、法的範圍內,任何一個其他 的明顯出現的對象;然後再轉回呼吸。另一種情形是:如果新生起的禪 修對象需要持續的注意和更深的審視,在此狀況下,這對象就能成為 這朵花的新中心,而前一個禪修對象則轉變成花瓣之一。
四念住中任何一種禪法的修習,都可以作為觀禪修習的主要焦點, 而通往證悟;同時,某一種念住的禪修,可以與其他念住的禪修相連 結。這顯示了念住架構的彈性,這架構容許修習者依據自己的個性及 修習發展的程度,作自由的改變和結合。在這種理解下,修習念住, 應該不是修習這個或那個念住的問題;而是既要隨觀某個念住,也要隨觀其他的念住。事實上,在較深入的修習階段,當修習者能安住於 「無所倚賴,且不執著世間的任何事物 」之時,念住的修習,就能從 任何特定的對象或區域,進展到越來越全面的隨觀,這包括經驗的全 部層面。從圖15-2 的表達來看,〔念住修習的進展就像一朵花 〕,當 即將日落時,這朵花的十二片花瓣慢慢地合攏在一起而成為一個花苞。 依照此一方式修習,念住就成為一種檢視─從 「 教 法 」( Dhamma) 的觀點,對自己當下的經驗,包含其物質的、情感的和心的面向,而 作整合四個層面的檢視。依此方式,在通往證悟的直接之道上,修習 者當下的經驗,就成為一個迅速進展的機緣。
修道的初學者,一開始就被鼓勵應該立刻修習念住,或許已是令人 吃驚的事。 然而,佛陀和已經完全證悟的聖弟子,仍然必須進行念住 的修習,恐怕是更令人吃驚的事。已經體證究竟目的﹝涅槃﹞的人, 為什麼要繼續以念住來修習?
答案是:阿羅漢繼續觀禪的修習,是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就是排遣 時光最適宜且最愉悅的方式。精通念住,且伴隨著樂於獨處,確實是 阿羅漢與眾不同的素質。一旦真正的不執著開始啟動,持續的觀禪修習,就成為喜悅和滿足的泉源。因此,念住不僅是通往目標的直接之 道,也是已經達到目標的圓滿展現。借用經典中詩意的語言來說:「道 和涅槃合而為一,就像一條河流匯入另一條河流。」

星期五, 8月 08, 2014

風動心動

風有時可能是暖和 ;
有時是冷的 ; 有時可能是潮濕的 ; 有時瀰漫著灰塵。

同樣的,在我們這個身體裡面,
有不同類型的感受生起。

有時是喜悅、舒服的感受 ; 有時候顯得平淡乏味 ;
當然也會有讓人苦惱的感覺出現的時候。

這些感覺猶如天氣的變遷一樣,

誰會對這樣的天氣咆嘯怒吼?
這是不是很愚痴的事呢!

文~正解 


部落格網址 http://ddmgwens.blogspot.com/
身心靈和諧之旅 http://ddmgwens.pancakeapps.com/
賞心禪悅專頁 http://m.facebook.com/gwensddm


星期六, 7月 19, 2014

賞心

賞心 :
禪修剛開始一般而言都是以放鬆整個身心,做為入手的方便。再依照個人適合的禪修方法做為身心安住的所緣,來進一步深入禪修的境界。而面對您的所緣境的時候,是盡量去體會所緣在改變中相對於開放的特性,這樣能夠讓我們的心也會更容易有開放的態度,來接納吸收整個所緣的全部特性。
一般我們是以最容易取得與及比較普遍性及持續性的,身體上的直接感受,做為安心的所緣。其中以鼻孔上的呼吸為最多人使用的方法。除了安住身心的功能之外,呼吸本身也有充分的可槊性,可以很容易的反應內心的狀態,呼吸平穩,身體安定,心行也變得和諧起來。除了呼吸以外,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觀心做為所緣。
剛開始我們是以心行做為所緣境,先利用開放的心做為您緣取的對象,等到心開放到能夠接納一切環境的時候,再從環境中您所面對的境界,去發現其改變和開放的特性,由這樣的特性也讓您的心更開放而能夠包容一切。這樣久而久之很容易的,一切境界就自然成為幫助您開放內心身心和諧的助緣,即使在不圓滿中您也能夠體會其開放 隨順的特性!
用完全開放的態度接納當下的事實,這也是重要的修行觀念。不執著過去,過去已經是消失了,不擔心未來,未來就是當下的呈現,只管面對現實即可。生活就是這麼簡單,面對現實的什麼?面對當下現實的開放性的事實,開放性的事實在事物的改變中表現出來,也在事物及我們概念思想的可槊性上表現出來。真正的開放是一塵不染的清淨。隨順觀照當下開放性的事實,讓我們的心會變得愈來愈清淨,愈來愈明朗。
起初我們要先瞭解心的特性!心有很強大的可槊性,心它東奔西跑不受控制,它有完美清淨的開放性,平常如果我們是想要用不自然的方式去改變我們的心,那麼就會相當幸辛苦,而且煩惱不斷湧現,但是當我們學習心的優雅自在時,我們整個態度也會變得輕鬆起來。
所以請不要評論、壓抑您的心,也不要討厭或是指責您的心。如何的學習您自己的心,它的可槊性如此之完美,開放得如此清淨!其中反而要改善的是這個觀心者,這個自私自傲的我,而不是去改變您的心,那個反應諸法的心,是如此之完美!好好的善待您的心,欣賞您的心吧,好法友們!
文~釋正解

星期一, 7月 14, 2014







                                      











星期日, 7月 13, 2014

關於我們

壹、理念方針

       一、我們試圖整合正信佛教,於聞、思、修,三方面,提供如理如法的修行環境,來利益廣群眾生。

      二、在此,我們利用正統的修習課程,嘗試讓身為一個有智慧的人類,享有身為人類該有的快樂、美好、和諧、寧靜的生命和生活,提供一個永恆生命靈性和智慧並行昇華的契機。

         歡迎諸大德,共襄盛舉,續佛慧命。


貳、師資

          一、果聞法師

                           獲得如實正見並如法修學,已二十多年。
                           從法鼓山 聖嚴法師出家已十幾年,
                           獨自山林閉關實修有十多年以上,
                           法師態度謙和善良,如實修行,不作經懺佛事,不樂受金錢供養。

        

參、現況及目標


            我們不打算做入世間事業丶作法會,道場很破舊,人很簡單,生活靠自己,但我們相信愈困難的環境更容易培養道心。

①現階段以釐清南北傳禪法,並統合原始經典,作為整體明確的修行方針,並以實際襌 坐共修為平日日課。歡迎有志禪修,並能抛棄南北傳及各褈法門之間所有成見的大德,利用這個環境來共同精進襌修。目前的佛教團體很多,一個團體只要維持原有的道統,不會五花八門的,基本上都會是很適合去學習的道場。我們這個小處所,不是什麼大道場。但是方向還是固定的,禪修是這個小道場的弘法方向,內容以基本的呼吸法及四念處的止觀禪法,及加上漢傳佛教的智慧(例如,默照禪和話頭禪,中觀,空觀等)為禪修課程教學的方針。在禪定方面,我們是參照「阿含經」「清淨道論」及「帕奧禪師系統」的教學為主。在智慧解脫知見方面,由於沒有找到更適合的老師,現階段由法師親自直接教授,主要內容不離開「無常、苦、空、無我」等觀念。這個教學讓南傳的禪定基礎,透過四念處,與漢傳佛教的智慧相結合,使修行者不再茫茫然,空談說妙,或是固步自封。這個教學方向是我們的道統,能夠讓修行者「身、口、意」日常生活中,緊密的結合,可以說是個相當圓滿的教法。

②您也可以來我們的連結網站https://zentaiwan.github.io/blog/(建構修改中)了解一些 。


肆、寺廟位置  
來精舍交通路線:
淨(靜)觀精舍 (海拔高度63公尺) 
起始地點:七堵火車站東側門口(東新街)

 1.坐計程車(約200元)或自行開車:導航系統請找"基隆市七堵區東新街127號(瓦斯公司)"再右轉走"長泰產業道路"正好500公尺有一個"靈惠廟"黃色的路牌。 到達靈惠廟下邊藍球場停好車就可以走路一直往下到(淨)靜觀精舍。

 2.走路:若從火車站走登山步道約10分鐘到達(淨)靜觀精舍, 從火車站剪票口右轉到達車站東側出囗,"對面"的東新街上(㣴行的馬路)有三丶四層聯合住宅中央有一小巷子(雜貨商店旁邊)一直走到山邊,到達東新街4巷88號及東新街4巷84號,兩棟大樓的中間,有一不明顯的小山路,登山往前就到達靜觀精舍。
                    
一丶步行從七堵火車站右邊東南方出口走路來淨觀精舍路缐圖


二丶自行開車從七堵火車站右繞基隆商工學校來淨觀精舍路缐圖

星期一, 4月 14, 2014

接納一切

接納一切

修行的心只要愈簡單、愈平凡, 就越容易面對當前的問題, 而獲得進一步的解決。

但是你修行的方式 若是被種種的神秘經驗所吸引, 那麼這些經驗就會變成是修行的障礙物 。
為此因素 ,你現在是不是能夠放手, 把頭腦裏面的知識丟掉。包括今日的所見所聞 和所有的方法、概念全部都放下 。
當你已經看過了知道了之後 ,那麼就不須要留下來 ,成為心上的負擔了 。
你不須要留下什麼任何精緻的東西 ,因為這跟當下你所面對的真相 ,是完全扯不上任何關係。
 任何的神聖經驗都會阻礙你 ,因為它讓你僅止以此 。 修行之中如果遇到任何寶物 ,記得要馬上丟了它 ,這樣子你才能走完全程 。

你只是面對自己, 單純的自己。 與自己見面可不須要帶任何禮物, 輕便即可! 就這麼簡單。

如果你能在沒有任何動機和特定目標的情況下, 一眼就看透意念的全貌 ,那很好! 那就一直讓它持續下去就好。就像是在傾聽一條遄急的河水 ,不斷地流動一般 。 當你沒有任何特定目標在心中時 ,那個能被觀察的中心點也就消失 。而那觀賞者 ,也就是動機的製造者也會同時消失。
這時你的內心沒有任何衝突。 這並不僅僅是念與念之間出現了空檔, 而是徹底從衝突之中解脫了。
一種無壓式的全然覺知,在你的心中自然展開來。

                                                                                    ~ 釋果聞 合十

星期四, 4月 03, 2014

禪定的能力

小時候很多人都有收看卡通影片的經驗。由於太專注了,常常會聽不到家人正在呼喚的聲音。
從這裡可以看出,每個人都是具有禪定的能力;只是沒有好好的開發而已!
許多有為的藝術家、歌舞劇及演奏家。他們常會運用人們心靈及興趣的投入,從中加入一些值得深思的主題。來讓觀眾得到生命的啟示及智慧,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當我們在看我們自己的這一部經書時,也是一樣!我們去認識現前之下所面臨的身心造作。很有耐心及寧靜的了解它的變化,並成為你的修行興趣及目標。只是單純隨觀它的現象,同時也了解整個身心的反應;在平衡的基礎上!
事事物物快速的生滅,快速的生滅!完全的滅去是它能夠生起的原因,也是它的結果。它的過程只是偶然的現象!您要執著它或是不要執著它,都沒有什麼意思。放下就是它的特性,您只要學習它如何地清淨無染的捨離,那就夠了。這些事事物物就是當下所面臨的最真實感受,無論它是什麼?都是修行最佳的安心所緣。不管它是呼吸、身體的感受或是心裡的反應,都是最好的!
滅去,不斷的滅去!享受滅去所有心之離染的樂趣。不要怛心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就是您要進入的目標!無論是昏沉或是悼舉,那都是心的造作;昏昏欲睡也是一種“緊”,頭腦中欲望所造!把那個發條鬆開來,達到自然的平衡。
無常的真實意涵就是完全清淨的、完全的超越,完全的無我!當您建立起欲超越一切分別的信念以後,就乘此平衡力;從念與念的交界中,在此臨門一腳踏空它,超越分別之外!您將得到真實的智慧。

感受念頭

(感受念頭~)
面對您的念頭,它反應在您的心上面,心在接收感受的地方生起念頭。若是心所產生的念頭很明顯,去探索那是什麼樣子的心帶領著我,而能產生這類念頭的?若是念頭不明顯,您不用刻意標記它或是回想它,您只需要感受它的過程,您能夠確定的是它是一個改變的過程。如果只是間歇性的不明顯念頭,您只是放它過去。假若是持續性的不明顯念頭,您也可以放任您的念頭過去,但是您也能夠搭乘這不明顯的持續性念頭,體會無我駕御的樂趣。

上下上下

心中沒有欲求,那麼您可以靜靜的坐下來,可能腦袋一片空白,沒什麼想要做的事,只是心中淡然無波,對於一切境界沒有一絲興味,念頭就像死了一樣。然而您的生命還在,呼吸依然進行著。您看看呼吸能不能帶給您什麼訊息?
(上下上下~)您在工作的時候,或是您走路的時候,您放慢下來,兩條腿左右左右的自然地擺動。您的心單純得有點可愛,歡喜您的身體也上下上下的律動著。您再放慢下來,靜靜的坐下並緩緩坐正,眼睛在享受柔軟的身心時也靜靜的閉上。整個身體伴隨著呼吸的明顯也是在上下上下的運動。上下上下就是您的呼吸在一點上面的全部了。而您所覺知的全體世界也都只是上下上下而已。極其簡單的上下上下,持續的用喜悅和單純得可愛的心去體驗它。那它可以讓您很簡單的實踐無我的慣性直覺。這樣容易的方法建議您們可以嘗試練習看看! 當您能夠如實的觀照上下的變化時,修行就變成很容易。您只要將心安放在這個上下中間的平衡點上,那麼您那能觀照的心就等同於能夠包容一切變化之平衡點上平等性的無礙清淨。您感受這種大無礙的心性。那麼您很容易深入一切境界修行。 您再度細觀,無常之中的超越雜染之清淨特性。 您的心從中超越出來,一切法爾本自如如!

呼吸

(呼吸~)
當身體坐正穩定起來,身心全部變得更和諧,那麼我們更容易繫念面前整體的身跟心的覺受,而得到如實的分別了知。 在整個身心平衡之中,呼吸自然變得愈來愈明顯。您隨順整體呼吸的明顯,並如實的分別。呼吸上來的時候明顯的知道呼吸上來,呼吸出去的時候也明顯的知道呼吸出去。連續不斷知道整個呼吸進出的過程。這個過程它會自然而明顯的出現在鼻端,但還是在整個身跟心的平衡之中。 呼吸慢時知道呼吸正在慢,感覺知道呼吸正在慢而穩定中。呼吸稍微變快時知道呼吸正在變快。這時您調整喜覺知或是輕安覺知,或是您調整您的五根及七覺知平衡。那會愈來愈平衡到變成整個呼吸及全身的和諧融入。而您整個身跟心全體,都在這個呼吸裡面。 修行者如果能夠念念分明在呼吸上面,那麼就隨順此單純的正念,讓它持續下去,並深入其中。

五根平衡

(調整五根平衡~)
五根又稱為五力,而攝持五力是依於不信之義來攝持信力,依於懈怠之義攝持精進力,依於放逸之義攝持念力,依於掉舉之義攝持定力,依於無明之義攝持慧力。這就是平衡五根和五力平衡的攝持。
如果是信心或自我認知能力太強而超過了事實,那麼事實將被扭曲,而出現掉舉。所以需要用智慧如實的分別,來調它平衡。如果精進力太強而超過了隨順,那麼就容易產生幻覺,也出現掉舉。那要用安定的心來調它隨順。 而如果心有沉落,雖然可以幫助安定,但是缺少精進力的觀照,就容易昏沉。所以用精進來調它平衡。 這樣他調他的心平等。而在隨順中能夠如實的觀照,也便是維持正念的要素。如此用愈來愈微細的了解,來了解五根平衡的道理,才能夠安止心在境界上。

七覺知

(攝七覺知~)
另外,調七覺支平衡,也是讓內心安定,並能夠持續安住於正念覺知的關鍵竅門。這七種覺支是,念、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覺支。擇法、精進、喜覺支與輕安、定、捨覺支相對,而念覺支為中立。
七種覺支的意思是,第一,念覺支,念念近住於目標。第二,擇法覺支,用智慧來思擇辨別。第三,精進覺支,確定目標後要精勤勝近。第四,喜覺支,當正確深入時遍滿全身喜樂。第五,輕安覺支,感覺非常清明寂止和輕快。第六,定覺支,無散亂之心,一以貫之。第七覺支,捨覺支,已捨離粗重,簡擇中道之義。七覺支除了能夠調整修行境界平衡之外,它同時也是一個修行止的過程。

獨立修行

(修行~)

修行剛開始需要依靠人、依靠環境、依靠共修、依靠團體、依靠戒條。

但到了最後,修行不依靠他人、不依靠團體、不依靠共修、不依靠環境、
不依靠秩序規矩,才能夠真正的修行。

為何修行可以不依靠規矩?

因為他自有宇宙秩序!

宇宙秩序就是無論您怎麼排列,
它永遠是整齊的!

聲音

(聲音~)

聲音在我們的感知系統中非常特別。

有很多人聽見某些聲音,內心會產生很放鬆很舒服的感覺,

這些聲音可能是小時候童年美好的回憶,

或是生命中某些因緣下與特殊的親友,在生活互動中某種幸福的記憶。

這些聲音讓您覺得很放鬆、很幸福,一種溫暖的感覺。

它可能是漸行漸遠的火車聲音、公車停站的聲音、路邊商人沿街叫賣的么喝聲、

鳥或動物的叫聲、風竹聲、雨聲、小船、飛機、摩托車的引擎聲,

節慶的打鼓聲,甚至可能是電鋸或是馬達的噪音。

很多人無法忍受的聲音,但是對您來說,是生命中溫馨的美好回憶!

雖然這些聲音可能不適合當作持續禪觀的對象,但是它讓您有特殊感覺。

在某些因緣下可能一下子就讓您的心情放鬆下來,頓時有一種身心脫落的覺受。

聲音讓您的生命變成很特殊。

這是您的生命中非常獨特而無法取代的經驗。

星期三, 4月 02, 2014

感受早晨的大地

感受

感受一下,
比如您正在每一個夏日的早晨,
輕緩的來到佈滿細沙,美麗的海灣,

踏著柔軟的細沙,
環抱在微涼的和風及大海的懷抱中,
並波動著心靈的舒爽及靈性的醒覺。

海鷗輕輕的帶著微笑掠過您的面前,
就像熟悉的海客與您擦身而過,
心靈犀通讚賞。

不需言語,沈默在與大地神入之中。

如此美麗的早晨,一步一印記的緩緩行進,

前進的步伐感受如此的清晰。
腳尖、腳趾、腳掌、腳跟,
整個身體的重量。

柔軟而堅實的,從大地之中平衡起來。

如樹根植入泥土般,滲入全面心靈的甦醒。

就讓大地的包容,吸收您的心理種種負擔,
種種焦慮,種種不安與恐懼。 

讓大地的包容,含攝您整個身及心。


星期四, 3月 06, 2014

靜坐的開始


靜坐的開始:


在靜坐的剛開始你什麼都不用做,您感覺到整個身體在這裡,很自然很輕鬆,一種幸福的感覺,我在這裡!很單純的感覺我的全部的身跟心已經在這裡!頭部正直平衡舒適的感覺,頸部平衡舒適的感覺,頸椎到腰椎整個身體平衡的感覺,兩手及肩膀鬆弛的感覺,呼吸空氣進入全身,舒適飽滿及清涼的感覺。頭頸身體微微彎曲的時侯,回復到平衡的最舒適狀態。保持在最舒適的狀態中!平衡的身體,飽滿的呼吸,鬆弛的身心。感覺很舒服很喜悅!就像挺拔的巨樹展開綠葉迎接陽光一般,迎接呼吸所帶來的身心舒暢並遍滿全身。享受這種感覺,沒有負擔的感覺,呼吸順暢的感覺。 呼吸進來的時候全身感覺到清爽而沒有負擔,呼吸出去的時候也有著柔軟和諧和幸福的感覺。 

     釋果聞 合


星期三, 3月 05, 2014

修行也是環保

修行也是環保:

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書中所學習到的知識,

要將它實際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總是有些地方格格不入。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發現智慧,體驗事實,

它卻是很容易而將這樣的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且能夠相輔相成。

修行也是如此,想將佛法運用到生活當中,總是要利用很多資源,

發動很多功能,才能夠達到片面效果。

但是假如能夠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去發現佛法,

發現事實的智慧,那來能夠運用到生命之中,

就變得非常容易,且更能發揮己利利人的功效。

相對來講,後者是比較環保的。


                                                相片:在靜坐的剛開始你什麼都不用做,您感覺到整個身體在這裡,很自然很輕鬆,一種幸福的感覺,我在這裡!很單純的感覺我的全部的身跟心已經在這裡!頭部正直平衡舒適的感覺,頸部平衡舒適的感覺,頸椎到腰椎整個身體平衡的感覺,兩手及肩膀鬆弛的感覺,呼吸空氣進入全身,舒適飽滿及清涼的感覺。頭頸身體微微彎曲的時侯,回復到平衡的最舒適狀態。保持在最舒適的狀態中!平衡的身體,飽滿的呼吸,鬆弛的身心。感覺很舒服很喜悅!就像挺拔的巨樹展開綠葉迎接陽光一般,迎接呼吸所帶來的身心舒暢並遍滿全身。享受這種感覺,沒有負擔的感覺,呼吸順暢的感覺。 呼吸進來的時候全身感覺到清爽而沒有負擔,呼吸出去的時候也有著柔軟和諧和幸福的感覺。                            果聞 合十

在平衡點上觀無常

在平衡點上觀無常

您專注事物生滅的全部,每次瞬間都是全新的展現,

這個現象吸引您更專注的凝視,您來不及去管消失的是什麼。
您要執取它或不執取它,都沒有可能,因為它瞬間消失又瞬間生出新的出來,
您根本抓不到它,您甚至不知道它是什麼?
它什麼都不是!
這就是一切物質現象和心理現象的事實。

您剛開始建立您的心在這生與滅兩者之間,
這生與滅就像是一條直線的兩個端點,
在這兩者所連結的中點上面,您會找到從生到滅整個過程的平衡點,


就讓心從這個平衡點上,完全的投入觀照現前生及滅的全面整體,
我們的心將會很容易,很平和的專注在所緣取的對象上面。
同時也由於生滅的現象,它會連續一直不斷出現新的境界,
因而吸引您愈加投入現觀所緣取的境界,


由於它快速的生滅,因此您無法在境上起念,
所以您的心很專注沒有雜念,
它如此快速的生滅改變,您要緣取它或不緣取它都變成不可能。
因而您驚覺沒有一個我所緣在裡面,
在此時您遠離生滅境界的迷思,從有分別的境界之中解脫出來,而見到無我的事實。


那麼您再細觀,
心放在所觀境的全部,跟能觀察之認識心,這兩者的平衡點上面

來觀察,整個所緣境跟能觀的心,它們之間的關係。

境界改變心也跟著改變,
您也了解心跟境界沒什麼兩樣,都是無常、無我的,
因而您不會被心中所起的念頭給迷惑住,而解脫您的心。


那麼您再將心放在整個環境跟認識心的平衡點上觀照整體身心環境的關係。


世間的事物皆由心念和地、水、火、風,所組成,其生成及毀滅,
環境跟心念並沒有兩樣,都是
苦、空、無常、無我


當修行者認識到這點以後,他的心就會從整體之中平衡起來,

心解脫,身、心、環境,的種種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