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毗達摩 第十講 色法產生的原因
色法產生的原因:昨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十種非真實色法。它們是一種限制色空界;兩種表色:身表與語表;三種變化色:色輕快性、色柔軟性和色適業性;還有四種相色:色積集、色相續、色老性和色無常性;這10種非真實色法和前面講到的18種真實色法,一共是28種色法。所有這些色法都有共同的特點——它們是無因的。在這裡講到的無因,並不是說沒有因緣的因,這裡的“因”是在講心所的時候,我講到它們並沒有貪根、嗔根、癡根,沒有無貪根、無嗔根、無癡根,沒有這六種稱為因的心所,所以它們是無因的;它們都是有緣的,也就是一切的色法,都有因緣才能夠生起、存在;它們都是有漏的,因為所有這些色法可以成為煩惱生起的目標;一切的色法都是有為的。有為就是造作的,是因緣和合而生的,必須得要有種種條件才能產生的,叫做sa?khatà;所有的色法都是世間的,都是屬於世間法,不屬於出世間法;而且所有的色法都是無所緣,無所緣就是因為色法並不能夠認知,它只能被認知,因為色法本身是被心認知的物件,它本身沒有認知的能力;一切的色法都叫做非當斷,非當斷的或者叫做非應舍的。我們修行的目標是斷煩惱,煩惱屬於名法(還是屬於心這一類),色法並不是我們要斷除的目標,要斷除的是心去取這些物質現象、取這些色法生起的煩惱,所以煩惱是我們修行應該斷除的,但並不是斷除色法,色法本身不是煩惱,但它可以引生煩惱,所以我們說色法是非當斷。所有的色法是無因,這裡是說沒有作為貪、嗔、癡或無貪、無嗔、無癡這六種因;它們是有緣的,由因緣而生;它們都是有漏的,因為可以成為煩惱生起的目標;都是有為的;都是世間的;它們都沒有所緣(目標);它們可以作為目標,但本身不能取目標;同時它們不是我們要斷除的。在這些色法裡面,有些色法稱為粗色,有些色法稱為細色。
粗色就是眼淨色、耳淨色、鼻淨色、舌淨色、身淨色,以及顏色、聲、香、味,地、火、風這三界,加起來一共12種稱為粗色;而其它的16 種稱為微細色。在這些色法當中,有些稱為達境色,有些稱為不達境。眼、耳不會直接達到所緣,這稱為不達境,也就是說我們的眼看到顏色、看到目標,並不是我們要把眼睛拿出去直接看著,或者說顏色直接要拿到我們的眼睛,我們的眼睛才能夠識知,並不是這樣。耳朵也是,如果說話的話,並不是一定要在我們的耳邊說話,我們才能聽到,所以這個稱為不達境。但作為鼻來說,香味要飄到我們的鼻裡面,我們才能夠感知。而舌頭,惟有舌頭去舔、去嘗,才能夠知道色法(食物)的味道。對於身體的所緣也是,惟有去碰觸,或者說那些地、火、風三種目標撞擊到身體我們才知道,這個稱為達境,就是到達了所緣,到達了外境,這稱為達境色。在這些色法當中,地、水、火、風,顏色、香、味和食素,這八種稱為八不離色,就是一切的色法都擁有這些,一切的色聚最基本的要素,所以稱為不分離色。今天我們將繼續來講色法產生的原因。因為色法屬於有為法,屬於有緣法,緣就是因緣條件,惟有種種因緣條件的和合,才會有物質的存在。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物質的世界,五花八門,五光十色,多姿多彩,這些物質現象到底是怎麼樣來的呢?它們是依什麼條件而產生和存在的呢?能夠產生色法的原因一共有四種,我們現在就來學習。
第一種能夠產生色法的是業,由於業產生的色法稱為業生色。第二種能夠產生色法的原因是心,由心產生的色法稱為心生色。第三種能夠產生色法的是時節或者稱為火界,由火界產生的色法稱為時節生色。第四種能夠產生色法的原因是食物、營養素,由營養素產生的色法稱為食生色,也就是由於吃進去的食物經過消化之後產生的色法。到底這些色法的產生過程是怎麼樣的呢?我們現在一起來學習。先講業生色。業生色是由於我們過去所造作的業帶來的、產生的。哪些業能夠產生色法呢?一共有25種過去所造的業能夠產生色法。我們說到能夠造業,業本身是由什麼來造作的呢?由心造作的。能夠造業的,業還是由於某一類的心而承擔。
造業的心有兩類心,能夠造業:一類是不善心,一類是善心。這兩類的心可以造作業,而在這些心當中,負責造業的是思——思心所。
有25種過去所造的業能夠給現在(給今生)帶來果報而產生色法。即12種不善心、八大善心(八大欲界的善心)和五種色界的善心。
12種不善心分別有八種貪根心、兩種嗔根心、兩種癡根心。也就是當我們生起了貪、嗔、癡之後所造作,這種心所造下的業,在因緣成熟的情況下,可以成熟而產生色法。
接著是八大善心,這裡的八大善心是指欲界的善心。一個人如果生起了善心,由於這種善心而造作的業,當業成熟了也能夠產生色法。
還有五種色界的善心,五種色界的善心是指禪那的心。如果一個人入禪是為了投生到梵天界,他所造作的這種心是屬於色界的善心,而且是會帶來未來投生的心。而這些心怎麼樣才能夠產生色法呢?這些心在當下生起的時候,所產生的色法只是心生色法,但是由於心的造作,它能夠種下業因或者稱為業的種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行為的影響力,這種行為的影響力我們稱為業力(kammasati)。一旦造作了善或不善的業,就形成一種行為影響力,一旦因緣成熟,種種外緣成熟,這種由過去所造的業,就能夠帶來結果。作為被產生的色法,就是由這些業帶來的色法,一共有九類的業生色聚。我們可以看一看表第2。
九類的業生色聚。是眼十法聚、耳十法聚、鼻十法聚、舌十法聚、身十法聚、女性十法聚、男性十法聚、心所依處十法聚和命根九法聚。換而言之,我們平時所看到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這身體,還有大家現在投生作為女人或者男人,所有這些為什麼會有?為什麼大家會有這樣的色身呢?由於業。什麼樣的業使我們擁有這一副作為果報的色蘊呢?果報的產生是由於業帶來的。而我們現在擁有了眼睛、耳朵、鼻子、舌頭,作為男人、女人,這些都是由業造成的。有些人的眼睛長得很漂亮,有的人的眼睛長得很醜陋,有的人的鼻子長得很好看,有的人鼻子長得很難看,有的人的嘴巴長得很好看,有的臉蛋長得很好看,但有的人長得很醜陋,為什麼?這是業。有的人的眼睛視力很好,但有的人眼睛不好,甚至有些人天生就瞎眼了,為什麼?這是業,就是過去所造的業。有的人的聽力很好,但是有的人天生是聾子,有些人聽力不好,有些人的嗅覺很好,有些人的味覺很好,有些人的觸覺很好、很敏感,但是有些人卻不敏感。為什麼會這麼樣?這是由於業。為什麼有些人長得很高大,有些人長得很矮小?為什麼有些人皮膚很白皙,有些人長得很黑,又很醜,為什麼?這都是業。
我們這個身體,是高、矮、漂亮、醜陋、健康、多病,這些是不是一種果報,或者我們說這些是不是已經變成現實的物質現象?是,這些現實的物質現象,它們有沒有原因呢?有。它們的原因是什麼?是我們過去造的業。有些人的感官功能很齊全、很好,我們叫做六根俱全或者五根具備、五根具足。這是由於過去的業造成的。有些人天生就有些身根不全,例如說瞎眼、色盲、視力不好,近視、老花,有些人耳聾或者聽覺很低,為什麼?因為這些都是屬於色法,這些色法的原因,除了有些是後天的之外,如果一個人一出生就這麼樣,或者說他的業生色註定今生可能某些根器,例如眼根或耳根或鼻根等會毀壞的話,這個是屬於由業帶來的,成為男人、女人也是由業造成的。由業帶來的色法就是我們這個果報身,為什麼每個人的果報都有千差萬別呢?為什麼有人天生就是男人,有些人天生就是女人,有些人天生多病,有些人天生健康,有些人天生長得很漂亮,但有些人長得很醜陋,怪誰?怪老娘,還是怪誰?怪家庭,怪這個,怪那個,倒不如怪自己。為什麼呢?因為業誰造作的?自己過去造作的。如果自己長得很醜陋,自己生了很多病,這些其實都是我們過去不善業帶來的。如果我們現在很健康,又長得很英俊、很美麗、很漂亮、很高大,這個是過去的善業造成的。
然而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大家都生而為人,我們大家都六根俱全、身根具足,這證明我們過去造作的是善業。由於善業在我們前一世臨終成熟,才能夠帶給我們投生到人趣、人道的果報,這是必然的。
我們在前一世臨終的時候所成熟的業,這種業可以影響我們的今生。讓我們投生為人的這種業稱為令生業,這種令生業可以使我們今生,如果用一句比較迷信的話來說,就是命中註定的。雖然可以改變,但是基本上你的這一生已經定型了。
例如你出生,是男是女已經定了。不可能說我長到十幾歲,突然變成女的好不好?我突然想變成男的好不好?不行。為什麼?因為業造成的。有些人很多病,有些人很健康,有些人她可以長得很漂亮、很美麗,這些都是由於業。
以後在講到業的時候,還會講到什麼樣的業會影響我們的一生。能夠影響我們一生的,就是令生業。有些業可以影響我們短暫的時間,包括支助業、支援業,又包括了障礙業,這些業都可能在我們生命期間不斷地成熟,使我們體驗到由於過去所造作的善的或不善的業帶來的果報。
當這些業成熟的時候,體驗在我們的眼、耳、鼻、舌、身裡的這些果報,就稱為業生色,也就是說由這些業帶來的果報身的變化。由於業生色可以決定一個人基本的一生,所以業生色類似於現在醫學上所講到的基因,因為在近百年來透過對基因科學的研究和發展,發現每個人的基因排列方式都不盡相同,基因的排列方式可以決定我們今生,你這個人是健康的還是多病的;你這個人是長命的、還是短命的;基因排列方式會顯示出你很容易得某一樣的病;例如你的基因排列方式會使你很容易得腸癌或者皮膚癌,或是你的基因排列方式使你的抵抗力很好,身體很健康。基因的排列方式也可以叫做我們生命的密碼。基因屬於色法還是屬於名法?是屬於色法,也就是屬於物質身,還是屬於色身?為什麼每個人的基因排列方式都會不同呢?如果醫學或者科學不和業掛起鉤的話,它很難找到答案。佛教雖然沒有基因的說法,但我們一看業生色,業生色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和基因很相像。基因是這麼樣解釋,業生色也是這麼樣解釋,基因的發展也許是近幾十年才有比較明確的突飛猛進,但是佛陀在什麼時候教導色法和名法?兩千多年前已經教導了。
到底業生色在我們的生命期間是怎麼樣產生的呢?我們來看一看業生色的最初生起。不同的生命,在生命的第一個刹那也不盡相同。天人一投生就五根俱全,人在一投生的那一刹那,有些已經定了,但是有些還沒有定,也就是說人的投生,正如我們昨天晚上講到,他是先經過受精卵,然後受精卵再分裂形成了胚胎。受精卵,佛教叫做什麼?kalala咖樓藍或者叫做羯羅藍,kalala 然後形成了胚胎,胚胎之後又再形成了胎兒,慢慢這麼樣成長的。一旦卵子受精那個時候結生開始,一旦結生開始,就有了業生色。現在就講結生心,它是名法。結生心的意思就是一個生命第一個心識刹那。換而言之,就是從這一刹那開始,生命已經產生了、誕生了。所以佛教講到的出生或者講到的誕生,並不是從離開母胎開始,而是從結生那一刹那開始,對人來說就是卵子受精那一刹那開始。結生心一旦生起就立刻滅去,滅去之後,接著生起的是有分心。業生色是在什麼時候開始產生的呢?業生色是在結生心的生那一刹那就開始生起。所有這些心每個心都會有生住滅、生住滅、生住滅,三個小刹那。也就是說即使心的生滅再快,但是還會有生起那個刹那,會有住立那個刹那,會有壞滅那個刹那。業生色就在結生心的生那一刹那開始生起的。
對於人類來說,在我們結生那一刹那,已經有三類的色聚,一共有30種色法產生了,分別是身十法聚、心所依處十法聚和性十法聚。如果依照發趣法來說,業生色和結生心是同時生起的,它們之間是俱生緣。而結生心的生起必須有業生色作為依處,因為在五蘊世間裡面,沒有任何的心可以獨立於色法。結生心的依處是什麼?心所依處。結生心以業生色為依處,因為業生色有了心的支持,所以它獲得了生命力,它們之間是互相緣。由於色法和名法之間,它們是不同的,所以這個又叫做不相應緣,又稱為不離去緣,有緣等等,而且也稱為果報緣,如果是從二十四緣來分析的話,就是這樣。
我們再看人類在一結生——一投生那一刹那開始,已經擁有了身體,而且性別是男是女已經決定了。在剛開始結生的一刹那,並沒有眼、耳、鼻、舌,但有了身根,同時也有心所依處色。這三類是在生命一開始那一刹那已經產生了,之後在生命期間,由於業不斷地在成熟,就逐漸地生起了眼根,眼根也是屬於業生色;耳根、鼻根、舌根,這些都屬於業生色。
一般上來說,由令生業給我們帶來的色法可以影響我們的一生,但是並不是說完全沒有改變的可能性。如果說業生色是由令生業帶來的,這種業生色我們稱為先天性的,例如有些人先天性的殘廢,有些人先天性的色盲或者說色弱或者啞巴、耳聾等等。為什麼有所謂的先天性呢?就是業。所謂的後天、跟先天相對的後天就是在生命期間所發生的,我們稱為後天,或者又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娘胎裡面那個還叫先天,出胎之後叫後天。但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都是由業所造成的。有些人他娘胎裡生出來就很醜陋,到他長大之後也是很醜陋,這種是由於業產生的。
但是由業產生的是不是註定我們一輩子不能改變,是不是?也不完全是。我們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生命的初期階段,中期階段和晚期階段。在我們生命的初期階段,受令生業的左右是很強烈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幼年、童年、少年和我們過去的業很相關,我們出生的家庭如果很貧窮的話,在很小的時候很難改變;我們如果是出生就很高貴的話,那麼我們童年可能就享受著、過著很快樂的時光,這些都是由於業造成的。
但如果是一個人在中年的時候,他通過努力,主觀的努力,有可能在生命的第二個階段——中期、後期,就可以慢慢地改變,然後在生命的晚期甚至可以完全的改變。
例如一個人由於過去的業使他投生得很窮,因為他很貧窮,所以他必須得遭受過去由於吝嗇、或者由於偷盜所帶來的結果,他變得很貧窮潦倒,但是他通過佈施,再通過勤奮、勤勞,可以在中年、在青年時期、在中年時期、在晚年時期,享受他由勞動創造的財富,是不是?但是童年時期就很難改。又例如一個人天生就長得很醜陋,他的模樣不可能改變到哪裡去。雖然他的業生色使他長得很醜陋,但是他經常充滿了慈愛,等他到了中年、到了晚年,他會不會變得慈顏善臉?他會不會變得和藹可親呢?會。但是如果他沒有主觀去改變的話,他的樣子一直都是這麼樣。
又如,一個人長得很漂亮,他很傲慢,經常生氣、罵人,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經常發脾氣、動肝火,等他到了中年、到了老年,怎麼樣?他的樣子很凶,是不是?很醜陋,他下一輩子更醜陋。所以這個就是業生色可以帶給我們一輩子的影響。但是,如果我們通過經常生起善心,可以慢慢的通過心生色,而且心本身也是在造業,如果這種業在我們今生成熟的話,它也是可以改變我們的樣子,乃至改變我們的命運。
業生色一直到我們生命在死心結束之前的第17個刹那開始,那個時候,業就不會再產生業生色了。
基本上作為我們人類的業,剛開始的時候往往業很強,然後在中年的時候是最強,到晚年業會慢慢地衰弱,就好像我們射箭一樣,叫做強弓之末,或者說當一個箭射到末端的時候,它的力量是很強還是很弱?是很弱。當我們到了年老、衰老的時候,眼會花,耳朵有時候會變聾,諸根會由於成熟而衰敗,即使是很漂亮的容顏也會變得很醜陋,變得鶴髮霜皮,這是什麼原因?也是由於業因,這種使我們投生的業慢慢地走下坡路了,身體的各種感官也慢慢地衰退了。
這是業生色。
我們再看一看第二種色法產生的原因是心生色。除了四種無色界果報心和雙五識以外的75種心都能產生心生色。
當一個有情投生到無色界,成為無色界梵天人,由於無色界梵天人沒有色法,自然不會有物質的現象存在,也沒有這一個色身。我們這裡講到的無色界果報心就是使一個有情投生到無色界的結生心、有分心和死心。
四種無色界的果報心是一個人如果已經能夠證得了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當這種定所造的善業成熟了使他投生到無色界,能夠在無色界裡面結生的(生命開始),就稱為果報心。這種果報心由於投生到無色界,所以不能產生色法。
雙五識,是哪雙五識呢?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五種稱為根識。這五種根識,又各分為兩種,一種是善果報的,一種是不善果報的,所以加起來是10種。由於眼、耳、鼻、舌、身,這五種根識是屬於很弱的心,它是最基礎的心,所以它並不能產生心生色法。
除此之外的75種心都能夠產生心生色法。當我們生起善心的時候,我舉個例子,當你想去佈施的時候,你會不會有身體的動作和行為呢?這種就是心生色法。又例如,你想要貪取一樣東西的時候,你會不會去造惡?你會不會去偷盜?有偷盜動作嫌疑的,也是屬於心生色法。乃至你想動一樣東西,你想看、你想走路、你想說話,這些都是心生色法,是不是?除了雙五識的一切欲界心可以產生色法。
對於色界心也是,乃至你入禪那,例如現在有些禪修者,他進入了初禪,當他進入初禪的時候,當時的心是屬於什麼心?欲界心還是色界心?色界心。即使一個人進入了初禪,他仍然能夠保持他的身體很正直,這個還是屬於心生色法,所以說色界的善心乃至唯作心,它保持姿勢,還是屬於心生色法,心生色法就是一切的動作、姿勢、行動、說話,這些都屬於心生色法的範疇。如果沒有了心,自然不會有這些行動、這些行為、這些姿勢。所以由於這一類的色法是由心所產生的,稱為心生色法。心生色法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我們在昨天晚上講到的身表和語表,身體的動作、姿勢,還有所表達的語言,這些都屬於心生色法。
要如何來辨識心生色法呢?我們可以根據《大念處經》裡面佛陀的教導,在《大念處經》裡面佛陀一共講到了21種業處,其中身念處包括了14種業處:第一種是入出息念;第二種是行、立、坐、臥四威儀;第三種是正知;第四種是厭惡作意,就是三十二身分;第五種是界作意;再加上九種墳場觀,一共14種。
在講到行走、站立、坐姿、躺臥或者在正知那一章sampajànapabbaü裡講到的,無論我們的身體有任何的行為,例如往前走、返回、往前看、往旁看、伸手、曲手、穿衣、拿缽,乃至大便、小便,說話,沉默等等,這些其實都是以心生風界為主的,除了說話是以心生地界為主,其它的動作都是以心生風界為主的色法。
應該如何來辨識心生色法呢?
在《義注》裡講到了,如果想要行走,行走的動作是怎麼樣產生的?一個人在生起了“我想要走”的心之後,立刻這種心能夠產生很多的心生色法,這些心生色法很快就擴散到腳步,由於這些擴散到腳步的心生色法裡面的風界是最明顯的、最強盛的,於是有了行走動作的發生,我們就給它們標一個名字:“我在行走,我要去哪裡。”
《義注》同時又舉了個例子,好像一頭牛拉著一輛車,在車上坐著一個駕車的人,當駕車的人打那頭牛的時候,牛就開始走動,牛的走動就拉動了整輛車,在這個例子裡面只是一個比喻。牛就好像是心生色法,而車好比是身體,而那個駕牛車的人好比是心。當然這只是個比喻,你不要說心就這麼分的。其實是由於有心驅動著心生色法,而拉動著整個身體的走,於是我們就產生了“人在行走,我在行走”這樣的概念,這就是心生色法。
我們再看下面一個,就是心生色法的最初生起。在人的一生當中,生命的第一個刹那,稱為結生。結生的心識稱為結生心,也就是生命的第一個心。結生心一滅去之後,接著生起的就是有分心。無論是結生心也好,有分心也好,即使它們生滅的再快,也還是可以分為生住滅、生住滅三個小刹那。在結生心生的那一個刹那就產生了業生色法。但是心生色法卻是在結生心滅去之後產生的第一個有分心,同時就是在生的時候,開始產生了心生色法。由於這種心,這種色法是由有分心產生的,所以稱為心生色法。
講了心生色法之後,我們再講講第三種是時節生色法。這裡講到的時節即是在色界裡面的火界,每一粒的色聚都會有生、住、滅三個時候,即產生、存在和滅去三個階段。名法就是心的,名法在生的時候是最強的。但是色法就是物質現象,在存在——住的時候是最強的。每一粒色聚裡都有八種色法,即地界、水界、火界、風界、顏色、香、味、食素。在這八種色法當中,每一粒色聚達到住時,其火界(稱為時節的火界)開始產生新一代的色聚,這色聚由於是由時節而產生,所以稱為時節生色,即火界產生的色聚。
我們來看一看它們是怎麼樣產生的。這好比是一粒色聚,色聚裡都會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顏色、香、味、食素,這八種稱為八不離色。色聚一生起立刻滅去,但是在生與滅之間還會有存在的那一個階段,在存在那一個階段,在色聚裡面稱為火界的時節就產生了新一代的色聚。
這新一代的色聚是由上一代色聚的火界產生,所以稱為時節生色。由老一代色聚產生的這一代色聚稱為時節生色,而且是屬於第一代的時節生色。當這一類第一代的時節生色在達到住時,就是存在的那個階段,其中的火界又產生了新一代的色聚,這新一代的色聚也是由於上一代的火界產生的,所以這稱為第二代的時節生色。然後這新一代的色聚達到住時,又產生了新一代的、更新一代的色聚,這是第三代,乃至第四代、第五代。
色法為什麼會存在?我們感覺好像這些東西都是會存在,而被我們執取為這個是實際存在的,這個是恒常的,這是我可以擁有的,我所擁有的,為什麼?是由於這些色聚一代接一代的生起,新一代的生起,老一代的已經滅去,新一代的又生起,老一代的又滅去,由於不斷地生滅,而且這種生滅的速度是極其快速,給我們感覺好像物質是一直存在的一樣。
如果我們用智慧之光,用觀智來觀照,乃至這些沒有情識的物質,都是刹那刹那生滅,沒有一刻的停住。正是由於有了色法的老性和無常性,所以色法會不斷地滅去,又會有更新。正是由於有了色法的相續性,所以我們感覺好像色法是一直存在的。這些一直存在的是屬於色法的什麼密集?相續密集。由於有了相續密集,所以我們就會生起“常”的顛倒想。我們對這些色法,會追求它,生起“樂”的顛倒想;去擁有它,認為這是我們的身體,這個是我,所以有“我”的顛倒想。
認為這些是完美的、是圓滿的、是清淨的,有“淨”的顛倒想,所以有“常、樂、我、淨”,稱為四種vipallāsa sa¤¤à顛倒想。這世間的真相本身就是無常、苦、無我,但是由於這些色法一代接一代的生起,而我們會執取這個是“常”、這個是“樂”、這是“我”、這是“淨”。
在我們的身體裡有時節生色法,在我們的身體外面也有時節生色法,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有業生色、心生色、時節生色、食生色;但是在外面只要是沒有生命的,我們稱為無執取行,anupàdinna sa?khāra 或者 anupàdinnar?pa非執取色,一切都是時節生色,包括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建築物、杯子、桌子、凳子、柱子、蚊帳、坐墊,乃至包括我們所看到的大地、山、河、花草樹木、太陽、月亮、星辰等等,這些所有的都是時節生色。為什麼說它們是時節生色呢?
如果用觀智去辨識它們的話,我們將會發現到它們只是時節生色,只是由時節生八法聚產生的而已。它們裡面有地、水、火、風、顏色、香、味、食素,但有一些還加上聲音,例如說風吹的聲音、外面汽車的聲音、敲打的聲音,這些還是屬於時節生色,這種時節生色,它再加上聲音,由於這些色聚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多姿多彩,千變萬化的物質世界。但是從究竟的意義上來說,它們只是時節生色而已,再從究竟的意義上來看,它們只是由火界產生的而已。
一般業生色裡的火界可以產生四到五代的時節生色。普通時節生色,不同的色法所產生的也不同。業生色一般可以產生四到五代的時節生色;普通的欲界心可以產生兩到三代的時節生色;修行止觀的心,由於這種心很強,所以可以產生許多代,許許多多代的時節生色;而食生色,可以產生十到十二代的時節生色。
在這裡我想要再問一問、考一考大家,到底是屬於什麼色法?例如說現在的(尊者拍掌的聲音),這是屬於心生色還是屬於時節生色?這種聲音。啊?時節生色還是心生色?(時節生色)(敲話筒的聲音)這是時節生色還是心生色法?啊?時節生色還是心生色?(時節生色)為什麼?為什麼是時節生色?沒有心,有這種行動的敲麼?那是屬於時節生色還是屬於心生色?兩個都有?哈哈。還是屬於時節生色,為什麼呢?因為作為心生色法的,它只是語言表達的原因。我們說到的這些其實只是由於(拍掌),雖然說身體的動作是由心生色產生的,但是碰撞和碰撞,它並不是由於心產生的心生色法在喉嚨這邊產生,所以我們說的拍掌不成為語表,它還是屬於時節生色。現在大家聽到我的聲音,聽到的是時節生色還是心生色?啊?大家不是聽到我在說話麼?啊?是心生色還是時節生色?(時節生色)為什麼?兩個都有啊?
大家在這邊如果我把所有這些麥克風拿走,這個時候聽到的是心生色比較多,越靠近聽到心生色越多。但是一旦遠了,還是時節生色,特別是現在大家聽到我的聲音不是我直接發出的,我們昨天講到的,是由於聲波轉換成電磁波,然後大家聽到的是電磁波,所以當我們去看DVD、看錄影、去聽CD,這個時候聽的其實都是時節生色,也就是這種時節生色,它是帶有聲音的時節生色,我們看表的第二講到的心生色法。
心生色法包括了純八法聚,就是現在一般我們的心所產生的純八法聚,還有身表跟身表輕快性,語表跟語表輕快性,這些是心生色法。再看時節生色法,有純八法聚,還有聲九法聚。例如說聽到風吹的聲音,或者現在(敲話筒的聲音)敲打的這些聲音都是屬於聲九法聚,也就是八不離色再加上聲音。如果是我們聽到一些很輕鬆,很愉悅的聲音,這個是屬於身輕快性。如果沒有它,是屬於輕快性的十一法聚,這些是時節生色。
時節生色構成了這個世界,如果一定要問我們這個物質世界是怎麼來的話,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答案。世界到底是怎麼來的?
信上帝的,信主的人會說,上帝是創造這個世界的主;信印度教的人會說是生主,是pajàpati;婆羅門教,也就是古代婆羅門教認為是梵天,或者說是原人,是他們創造的這個世界。有的人以為是由心變現的,但是我們說這個世界、這個物質世界是由時節而生,也就是由火界而生。
因為有了火界,所以才會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世界。而生命是怎麼樣創造的呢?創造生命的是很複雜,它包括了業,也包括了心,包括了時節,也包括了食物,食物往往是後面生,帶來生命的是以業為主。而帶來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物質世界是由火界產生的,如果你一定要相信有所謂的上帝的話,那麼我們佛教徒裡面的上帝是火界。今天就先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