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達摩 第三十八講 世間(惡趣地、人、欲界四天王天)
世間(惡趣地、人、欲界四天王天):我們通過五期的時間學習了概念法,學習了色法、心法、心所法,還學習了心路過程。我們在接下來的時間,將進入學習另外一個新的內容。今天晚上將來講一講我們所處的這一個世間,講講我們這個世間的種種形態,種種相狀和它們的本質,最後我們再進入講業的範疇。講到世間,由於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稱為世間loka 。有三種世間tayo lokà,第一種世間是稱為行世間sa?khàra-loka;第二種是有情世間sattaloka;第三種是空間世間okàsa-loka。
什麼是行世間呢?行世間是指一切眾生皆依食住,或者兩種是指名色法,或者三種受,或者五取蘊,或者六處,或者七識住等等這些,乃至到十二處、十八界,這種稱為行世間sa?khàra-loka。
還有另外一種是有情世間,例如:有愚蠢的人,有智者。有三界: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有六趣的輪廻,有人天的善趣和四種惡趣等等,這些稱為有情的世間。
還有稱為空間的世間,例如:我們說到的輪圍世界就是一個須彌山,以一個太陽圍繞著的一個世界,這稱為空間的世間。
在這三種世間當中,行世間側重於講究竟法,這個是我們觀照的目標。而有情世間和空間世間並不是我們修行觀照的目標,但是因為我們所處的是這樣的一個世界,在這裡我們也有必要去瞭解一下它。
在這裡我們就先著重來講有情世間sattaloka 。
講到有情世間我們都可以把它分為三有tibhava。哪三有呢?欲有、色有、無色有。又可以分為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還可以分為四種生存地catasso bh?miyo,即第一種是惡趣地apàyabh?mi,第二種是欲善趣地kàmasugatibh?mi,第三是色界地r?pàvacarabh?mi,第四無色界地ar?pàvacarabh?mi。
在這四種生存地當中,惡趣地和欲善趣地都是屬於欲界,因為一切的惡趣都屬於欲界。這兩種地加起來我們稱為欲界,然後再加上色界和無色界,這形成了三界。有情的世間是生存於這三界當中,我們說到的輪廻、流轉,也是在這三種界、四種生存地當中。
在這裡我們就先來講惡趣地apàyabh?mi。惡趣地一共有四種,即第一是地獄niraya,第二畜生tiracchànayoni,第三鬼peta,第四阿修羅asura。有這四種惡趣地。
為什麼這些生存地或者說這些生命稱為惡趣呢?惡趣叫做apàya,它是由apa再加àya加起來的,apa的意思就是毫無,再加上àya是快樂,所以稱為惡趣地。因為生存於這一些生命界的眾生,他們的痛苦遠遠地超過了快樂。之所以一個眾生會投生到惡趣地,是由於他們的惡業成熟的關係。
在這裡我們就先來講第一種惡趣地——地獄。為什麼稱為地獄呢?地獄是巴利語niraya,在《義注》裡面講:
Tato eva ramitabbaü assàdetabbaü tattha natthīti dassento àha ?niratiatthena nirassàda??hena nirayo?ti.
當知對於可歡喜的、可快樂的,在那裡卻沒有,所以說:“以毫無可喜之處、毫無樂味之處為地獄”。
所以地獄,ni就是沒有,再加raya或者rati。rati就是歡喜、快樂,毫無快樂可言稱為地獄。根據佛教的說法,地獄是最低下的生存地,也是在輪廻當中最痛苦的地方。如果一個有情因為不善業投生到地獄裡面去,從他出生一直到死亡,他必須得不斷地遭受自己由過去所造的惡業帶來的果報,完全沒有休息的機會。諸論師就把地獄分為八種地獄,這八種地獄又稱為八熱地獄。
第一種是等活地獄sa¤j?va niraya。我們看到的這一個是中國的古畫。
另外一種又稱為黑繩地獄kà?asutta niraya。在經典裡面,例如在《相應部》的《Bàlapa?óitasuttaü愚人和智者經》(《賢愚經》),裡面講到了地獄的痛苦是很難形容的。如果一個眾生由於惡業墮落到地獄,那麼他在地獄裡面所受的罪,所經受的痛苦,我們很難用比喻來形容。
如果一定用比喻的話,那麼就猶如一個人在人間,當他犯了罪,他被國王或者被政府抓到了,然後在早上的時候,用三百矛就是用刀去刺他一百下,在中午的時候又用刀去刺他一百下,在晚上的時候又用刀去刺他一百下,那麼這個人在一天當中經受了三百刀在他的身體裡面刺,你說痛不痛苦?但是即使一個人在一天當中被刺三百刀,這種痛苦是微不足道的,微不足道到什麼樣呢?佛陀那個時候就拿起了一塊石頭,然後就問弟子們說:“諸比丘,你說我手上的這塊石頭大呢?還是整個喜馬拉雅山的石頭大呢?”那些比丘說:“尊者,您手上的石頭很小塊,根本不可能跟喜馬拉雅山比。”“同樣的,”佛陀說:“如果一個人在一天當中受三百矛的刺,他所受的痛苦就好像我手中的石頭一樣。如果是一個人墮落到地獄裡面去,他所經受的痛苦就猶如喜馬拉雅山那麼多。”而且在地獄裡面,那些獄卒們拖著那些受苦報的人,那些以前作惡的人,扒他的皮或者用燒得火紅的鐵叉叉他的胸膛、叉他的胸口。只要這一個人的惡業還沒有消盡,那麼他的苦報就不會消盡,他也不會死,他就一直在那邊(受)折磨。我們人被殺了會死掉,但是他並不會死掉,他就一直在遭受著這麼劇烈的痛苦。
第三種是眾合地獄sanghàta niraya。
還有第四種是號叫地獄roruva niraya。在地獄裡面有的罪人被倒吊著,他的腳向上,頭向下的吊著,然後那些獄卒拿著斧頭就這樣砍他的身體,他遭受著劇烈的痛苦,但是只要他的罪、他的惡業還沒有消盡,他就不會死,他就一直都在那邊經受著痛苦。
第五是大號叫地獄mahàroruva niraya。
第六是燃燒地獄tàpana niraya。
第七是大燃燒地獄mahàtàpana niraya。
但這些所有的地獄都還不如最後一個地獄那麼劇烈。最後一個最痛苦的地獄是什麼地獄?是無間地獄av?ci niraya。這裡的無間地獄是所有地獄當中最下層而且又最恐怖的,據說在這些地獄裡面,在《賢愚經Bàlapa?óitasuttaü》裡面又講到,所有這些地獄裡面又有四方,四方又各有四個小地獄,因此一個地獄就可以分為十六個小地獄,加起來一共有一百三十六個地獄。
什麼人墮落到地獄裡呢?造了十不善業的人,例如殺生,不與取,邪淫(欲邪淫、亂搞男女關係的),虛妄語的,那些挑撥離間的,粗惡語的,雜穢語的,擁有邪見的,嗔恚的和貪婪的。這十種造了十種不善業的人,當他們的惡業成熟的時候,將要墮落到這些地獄。
而在另外一些經典裡面又提到了另外一種地獄稱為寒冷地獄。寒冷地獄也可以分為好幾種,例如在《相應部》和在《經集》裡面,有個叫做《拘迦利耶經Kokālikasutta?》,這位Kokālika又稱為Kokàliko,他是佛陀在世的時候的一位比丘。由於他懷恨佛陀的兩位上首弟子(沙利子和moggallànà目犍連尊者),有一天他到佛陀的面前去譭謗,他說沙利子和moggallànà這兩位比丘已經受到了邪惡欲念的控制,佛陀就阻止了他。但是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仍然說這兩位上首弟子陷入了邪念,佛陀也繼續地阻止他。但是他仍然不放棄這種邪見,而且他譭謗了這兩位阿羅漢聖者。等這位Kokālika比丘回去之後不久,他的身上就開始長了很多的小紅點;剛開始這些小紅點像芥子那麼小,後來慢慢地這些小紅點就變成了膿瘡,長了瘡;然後這些小紅點慢慢地長大,像豆一樣;後來又長的像棗核一樣,像棗一樣;後來又長到像芒果一樣;然後繼續再長大;最後這些膿瘡全部都爛了,膿和血流了出來;這個Kokālika在痛苦當中死亡了。死亡之後,佛陀說這一個Kokālika投生到蓮花地獄裡面去。
當時那些比丘們問:“到底蓮花地獄有多漫長的時間呢?”佛陀說:“蓮花地獄裡面的時間很漫長、很漫長,很難用比喻來說明。”那些比丘說:“到底可不可以用一個比喻來說明?”佛陀說:“好的。就好像在Kosala國(喬薩羅國)的一個大車,一個大車裡面就裝著二十壺,一壺等於十鬥,就是說有兩百鬥的芝麻。假如有一個仙人,一百年把芝麻拿一粒走,這樣把一車二十壺就是兩百鬥的所有芝麻拿光了,還不如一個Abbuda niraya(阿菩達地獄)的時間那麼長。但是,即使這個Abbuda的時間那麼長,但是Nirabbuda niraya(尼拉菩達地獄)這個地獄的時間又是Abbuda地獄的二十倍。即使這個地獄很長,但是Ababa niraya(阿拔拔地獄),Ababa地獄又是Nirabbuda地獄的時間的二十倍。Ababa地獄的時間那麼長,但是A?a?a(阿嗒嗒地獄)地獄的時間更長,是Ababa地獄的二十倍。而A?a?a地獄的壽命很長,但是它還不如Ahaha(阿哈哈地獄)地獄的時間那麼長,Ahaha地獄是A?a?a地獄的二十倍。”前面這些Abbuda、A?a?a、Ahaha這些象聲詞,就是那些地獄的眾生在地獄的寒冷的環境下凍得發出的這樣的聲音。而Ahaha的地獄壽命再長,它也不夠Kumuda niraya黃蓮花地獄的時間那麼長。黃蓮花地獄是阿哈哈地獄的二十倍。而香蓮花地獄Sogandhika niraya又是黃蓮花地獄的二十倍。青蓮花地獄Uppalaniraya這裡的時間,又是香蓮花地獄的二十倍。而白蓮花地獄Pu?óarika niraya又是青蓮花地獄時間的二十倍。而白蓮花地獄的時間那麼長,但是紅蓮花地獄Paduma niraya又是白蓮花地獄的二十倍。所以這個Kokālika或者叫Kokàliko就是墮落到紅蓮花地獄裡面去,所以這樣的時間是很漫長很漫長的。
因此,佛陀說一個人生長在這個世間,他的口中如果帶有一把斧頭的話,這樣的愚癡人還用斧頭去砍自己。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譭謗了聖者,他譭謗了不應該譭謗的人,他讚歎了應該受到譴責的人,這種人就好像拿著斧頭去砍自己,自己受苦一樣。所以在《相應部》和在《經集》的《拘迦利耶經Kokālikasutta?》裡面提到了這個地獄,而且這一個故事在經典裡面不止一處提到。
講到了地獄之後,我們再講另外一個惡趣,是畜生。為什麼稱為畜生呢?畜生古代又翻譯為傍生,好像玄奘大師就是翻譯為傍生。它是:
Tiriyaü a¤chità'ti tiracchànà.(或者)Tesaü yoni tiracchànayoni.
牽引這四方為“傍生”。(或者)該處之生為畜生。
畜生趣是惡趣之一,因為人們造了惡業,所以墮落到惡趣。在惡趣地裡面,幾乎都是很痛苦的。而對於畜生趣來說,又是僅次於地獄的。
在《Bàlapa?óitasuttaü愚人賢者經》裡面講到了,有一些眾生它們用牙齒吃草,它們以草為食物,這些眾生就好像牛、馬、驢、騾子等等,這些是吃草的動物。為什麼這些畜生、這些動物、這些有情會吃草呢?因為它們在過去還是人的時候,它們貪吃,它們執著於口味,以及它們造了惡業,由於這種惡業成熟,它們死了之後,身壞命終之後就墮落到畜生。
又有一類的眾生,它們很喜歡吃糞便,很喜歡吃屎,就好像有些雞,有些狗等等,它們很喜歡吃糞便,為什麼這些眾生很喜歡吃屎呢?因為它們在過去還是人的時候,它們貪吃、貪著口味,它們造了種種的惡業,由於這些惡業成熟了,它們墮落到畜生。
又有一些眾生,它們生在黑暗中,它們成長在黑暗中,它們死於黑暗中。就好像有些蟲,有些昆蟲等等。為什麼這些眾生,這些有情會生於黑暗、長於黑暗、老於黑暗、死於黑暗呢?因為它們過去還是為人的時候,它們貪吃,貪著口味和它們造了種種的惡業,由於惡業的成熟,它們投生為這一類的眾生。
又有一類的眾生生於水中,長於水中,死于水中,好像魚、蝦、龜、鱷魚等等,為什麼這些眾生會生於水中、長於水中、死于水中呢?因為這一類的眾生,它們在過去為人的時候,它們貪著口味,它們喜歡饞嘴,以及它們造了種種的惡業,由於惡業的成熟,它們墮落為畜生,成為這一類生於水中、長於水中、死于水中的畜生。
還有一類是生於不淨,就是那些很臭的地方,生長在很不淨的地方,死於不淨的地方,例如:那些生長在腐魚裡的那些蟲,生長在腐屍裡面的蟲,生長在臭水溝裡面的蟲,生長在污水裡面的那些蟲,這些蟲是屬於這一類生於不淨、長於不淨和死於不淨當中的眾生。為什麼這些眾生會生於這樣的地方呢?因為它們貪著於口味以及它們造了種種的惡業。由於惡業的成熟,它們墮落到這一類的趣當中、這一類的生命當中。
一旦一個人墮落到惡趣當中,那麼在畜生地裡面它們沒有法行,沒有福行,沒有善行,沒有寂靜行。它們根本沒有機會造福業,造善業,更何況能夠聽聞佛法,能夠修行,它們甚至連戒要持好都不可能,它們可能連佈施都很難做到,是不是?而在這些畜生地裡面,它們只是弱肉強食。
在畜生的生命中其實它們就是兩樣功能:第一就是它們如何保護自己,而不被天敵吃掉;同時它們又如何去尋找它們的食物。所以畜生基本它們的生命就是這麼樣,而且畜生隨時隨地都會有被它的天敵吃掉的危險。
假如一個人墮落到地獄,墮落到惡趣,墮落到畜生,他要再投生為人是很難的。為什麼呢?因為在畜生趣,在地獄趣裡面,它們沒有機會積累善業,所以如果一個畜生趣有機會投生到人天善趣,那很有可能是它過去所造的業成熟,它所造的善業成熟,而它現在的惡業消盡了。
即使是一個畜生很有幸投生為人,他很可能是投生到很貧窮的家庭、很下賤的家庭。或者他自己長得很醜陋,長得很矮小,或者長得很愚癡,或者他自己身根不全,都會這麼樣。而且一個人如果他是從畜生投生的,那麼他還會帶有很多畜生的習氣,例如:他的貪心特別重,他的嗔心也特別重,他的趣味很低級,他的一些愛好很低級,這一類,就是我們說的有些嗜好是屬於變態的嗜好,這一類的。而且他特別害怕,經常有時候會做噩夢等等。而對於地獄裡投生的眾生,他特別怕黑等等,都有這一類的帶有過去某一種習氣在。
如果一個人、一個眾生想要投生為人是很難得的。同樣在這部經,在那個《Bàlapa?óitasuttaü愚人智者經》裡面,佛陀就舉了一個盲龜的比喻。就好像一個人,他把一個軛,就是我們說一個車輪吧,車輪裡面有個小洞,把它丟到大海裡面去。當西風把這個輪吹到東邊,然後東風又把這個輪吹到西邊,北風把這個軛吹到南邊,南風又把這個輪吹到北邊。而在大海裡面生活著一個盲龜,瞎眼的烏龜。這只瞎眼的烏龜,每一百年它浮上海面一次,那個時候佛陀就問他的弟子們說:“諸比丘,你說這一個盲龜,當它正好浮上海面的時候,那個車輪的洞正好套在它的頭,你說這種機會多不多,大不大?”現在我也借著這個問題問問大家,機會大不大?很渺茫,是不是?但佛陀說:“我說當一個眾生墮落到惡趣,他想要再恢復人身,比這個還難,機會還小。”可能有些人很難理解,但是我們想一想,畜生多還是人多?我們想一想,就像我們現在在這座山裡面,畜生多不多?例如:到了某個季節,很多的蟲子、飛蛾、蚊子等等出來,地上爬了很多的螞蟻。或者說在一個臭水塘裡面生長了多少的小動物,是不是?不要說得那麼遠,我們的肚子裡面有多少的眾生?有多少只蟲?數不清,是不是?這些都是眾生,這些都是生命,這些就是生於不淨、長於不淨、死於不淨,生於黑暗、長於黑暗、死於黑暗的那些眾生。
因此我們現在有幸能夠生而為人,我們應該好好地珍惜。你不要看到好像人很多,好像聽到一些民間故事:他投胎,又投胎做人。真的來說,輪廻當中可不是那麼快樂的,輪廻當中要投生為人是很難的。只要我們想一想,畜生的數量和人的數量一比,我們就知道現在那些所謂的什麼人口爆炸,什麼人口膨脹,其實跟畜生比起來,這個是微不足道的。你看如果是現在搞開發,把一片森林燒掉,多少的眾生啊?是不是?例如:要建一個水庫,多少的眾生給淹死啊?那些蛇、蟲、鼠、蟻等等,是不是?這些眾生其實它們還是生命啊!它們也是輪廻當中的生命啊,而且我們也不用太過僥倖,太過慶倖,我們過去也是這麼樣。
如果你未來你也想要這麼樣,那麼好吧,大家繼續放逸吧。
我們再看所謂的這些畜生們,它們最大的快樂也許就是它們吃到它們的一些食物,或者現在作為一個最大的果報的動物,我們可以看得到的,例如:那些寵物狗等等。這些眾生為什麼它們會投生為寵物呢?它們為什麼可以受到人的呵護、關愛呢?因為它們過去曾經佈施,它們曾經行過善,但是由於它們的惡業成熟,使它們投生到惡趣。
我們再看下面一種苦趣,叫做鬼。為什麼稱為鬼呢?
Peccabhàvaü pattànaü visayoti pettivisayo.
死後所落得的境地為“鬼界”。
有人把鬼稱為餓鬼,但是真正來說鬼的種類是很多的。有的鬼是屬於長年經受著痛苦的,即遭受著饑餓、遭受著口渴和其它的病痛。它們沒辦法減輕它們的痛苦,這一類。因為這一類的眾生,這一類的鬼居多,所以我們才把它稱為鬼。但是也有少一部分的鬼,它們是很有福報的,甚至有大福報的。鬼類的眾生並沒有自己的世界,它們和我們人類住在同一個世間。例如:它們也住在森林,住在沼澤,住在墳場,甚至它們住在我們同樣的,在村莊、在屋子、或者在寺院裡面都有。
鬼類和我們是生活在同一個空間,例如:我們說到的有些一般的鬼類,它們必須得依附某一樣的東西而住,就好像一隻蒼蠅一樣或者一隻蚊子一樣,如果它沒有依附的話,它就飛來飛去,但是如果它一旦有依附就可以站立起來,就是說站在牆上或者站在柱子上。這些鬼類也是,例如:有些樹,有些草木,乃至有些像,有些神像等等,那麼很可能就是那些,這一類的鬼類的眾生所依附的地方,甚至有時候有些石頭等等,都可以依附。
一般上來說,人並不能夠看到鬼類的眾生。但有幾種情況可以看到,例如:擁有天眼的人,他可以看得很清楚。如果散播慈愛的人,他可以大概的看到鬼類的眾生。還有另外一類人就是如果你的果報比較低落,那麼你可以見鬼了,或者撞到鬼。這個用民間的話來說,就是你的陰氣比較重,你就會見到鬼。也就是說,有些鬼平時我們都見不到。用佛教來說就是你的果報比較增盛、比較強的時候,一般你是看不到鬼的。但是如果你的果報很低劣,甚至有些人與生俱來的果報比較低劣,就是民間的那種類似陰陽眼的這一類人,他們也可以看到鬼。但平時一般我們都很難看見鬼。
鬼大大小小,它的種類很多,甚至它並不比畜生差到哪裡去,大的、小的、各種顏色的都有。而有些鬼很有福報,它們甚至類似諸天一樣的享樂。還有另外一類的鬼,它們就是可以接受人的供養,例如:有些人在祭祀、在拜鬼等等,這個時候它們可以享用,這些就是屬於有一點福報的鬼。而還有另外一類的鬼就是有些人去養它,例如:所謂民間講的養小鬼,因為有些鬼有異類的本事,所以它可以為人服務,去做一些事情。但是還有另外一類更加低等的鬼,它們就可以吃,例如:吃香氣呀,或者當一個人或者動物死了之後,那些鬼就會去吸這些氣。在垃圾堆裡面,有些就吃垃圾,吃痰,吃糞便,吃血腥。還有另外一類的鬼,它們還會有攻擊性的,例如:它們會吸精氣等等。而更多的鬼類,它們很多長年都遭受到饑餓的逼迫,它們沒辦法吃東西,即使它們見到,有一些東西它們得到,但是會有另外一些更大的鬼,或者更有威力的鬼,會去欺負它。例如:有些鬼很口渴,它們見到了水想喝,結果就給那些守護水的那些鬼,給它用杖打,可能它流的血,比它喝的水還更多。而有些鬼也是弱肉強食的。所以鬼類也是很痛苦的,只不過有些鬼類,由於它有了一些福報,有某一類的鬼,它們可以享受一些福樂。還有另外一類的鬼類,它們可以得到人們所分享的功德,這一類的鬼稱為“受他施鬼”。“受他施鬼”就是說當我們做了一些功德,例如:我們以死者的名義去供僧去做佈施,然後我們記得回向給它們。這個時候,這一類的鬼由於它時時刻刻都在想,到底有沒有它的親戚去做回向、做功德給它們。當它們如果知道了自己的親戚在做了功德之後,同時又念“Idaü me ¤àt?naü hotu T sukhità hontu ¤àtayo.”之後呢,它們就會來做隨喜。就猶如在《戶外經》裡面講到的,就是當時的賓比薩拉王(Bimbisàra頻毗沙拉王)他過去世的親戚,因為他們偷吃了供僧的一些食物,所以墮落到鬼道很久的時間,即使賓比薩拉王為他做功德,但是沒有回向他們仍然得不到。後來佛陀就叫他念“Idaü me ¤àt?naü hotu T sukhità hontu ¤àtayo.”,然後這些鬼類它們說出了“Sadhu! Sadhu !Sadhu !”於是它們這些鬼的痛苦很快就減輕,乃至消除了。
這一類是屬於鬼道的眾生。
還有另外一類稱為阿修羅道的。阿修羅道包括了兩大類的有情:一類的有情是屬於類似天界的有情。稱為asura的意思,“sura”就是天,“a”就是非。非天,就是它不是天。據說在很早期的時候,asura阿修羅是住在天界的,後來當沙咖(Sakka)天帝就是帝釋天王投生到那裡之後,他就不願意和這些阿修羅一起共住。然後就用酒去灌醉他,然後把他丟下須彌山去。當時這些阿修羅知道了自己已經不再是天界的眾生,於是它們就像螞蟻爬上石柱一樣,浩浩蕩蕩去攻打。於是,天界和阿修羅就經常在打仗。
而作為惡趣的阿修羅,叫做vinipàtikàsura,墮惡趣的阿修羅。這一類的阿修羅就好像鬼一樣,它們也是住在村莊,住在墳場,它們也遭受痛苦的折磨,甚至它們有時候還會附體,附上一些人等等。
這是惡趣的眾生。
對於善趣呢?我們稱為欲的善趣地kàmasugati-bh?mi。欲善趣地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人界,一種是天界。天界這裡是特指欲界天。
我們先講人界。為什麼稱為人呢?人的巴利叫做manussà。manussà或者它的梵文叫做manu?ya,是:
Manaso ussannattà manussà.
意增盛故為“人”。
也就是他的心念很強,以心念強故,稱為人。我們人的心念,就是造業的心念比其它的趣、其它的眾生更強,所以稱為人。由於人的心很敏銳,所以他可以比其它的眾生造作更強的善業或者不善業。這是人界的生存界。
對於人來說,他可以造作很強的善業,也可以造作不善業。對於人間來說,是有苦有樂的,而且往往是苦多而樂少的。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投生到人界的眾生更容易體驗到苦。而且他們由於意增盛,就是他們有心念,所以他們可以用來修行。對於造業來說,在人間他造的業是更多的。例如:我想問大家,應該這個問題很普遍的:在這個世界上最兇殘的動物是什麼?是什麼?不是老虎,不是獅子,是人。為什麼?老虎獅子殺害其它的動物是為了什麼?為了生存,它們只是為了生存。它們也許殺了一隻動物,例如:一隻獅子吃了一隻鹿之後,它可以好幾天、很久不用再吃了。但是我們看一個人,他可以殺多少的動物?我們人生存,就不允許其它的動物生存。如果你的家裡有蟑螂、有蚊子、有螞蟻,你們會怎麼樣?趕盡殺絕,是不是?我們為了建一個城市,我們會毀掉大量的森林,毀掉大量的土地,多少的眾生會死掉。而且我們為了飽口福,多少的雞、豬、鴨、牛,一天給宰殺了。這些宰殺,他們只是為了賺錢,為了經濟上的效益,他們並不是說,我不殺了,我的命就將會死掉了。所以真正來說,人是最兇殘的動物。而且,有時候連動物,它們都會有慈愛。但人甚至有時候兇殘到連自己的父母都敢殺,五無間罪惟有人才能夠造作,人才有那麼兇殘去造作的。然而,也正是因為世間是苦樂參半的,所以佛陀也會出現在世間。作為我們人界來說,我們有很多的機會去積累很強的善業,例如:在六道裡面哪一道最好修行?(人道)對!為什麼佛陀會出現在人間呢?有沒有佛陀出現在天界的呢?有沒有佛陀出現在很快樂的世界呢?有沒有?為什麼佛陀一定會出現在苦樂參半的(人間)呢?因為佛陀說過:“如果世間沒有衰老,沒有什麼?疾病。沒有死亡,那麼一切諸佛、如來、阿羅漢、正自覺者將怎麼樣?將不會出現於世間,因為世間有這三種不可愛、不可意、不可喜之法,所以諸佛、阿羅漢、正自覺者會出現於世間。”就好像如果大家都沒有病,有醫生的必要嗎?有麼?沒有。正是因為人可以體驗到無常、體驗到苦、體驗到無我,所以佛陀出現於世間,演說了無常、苦、無我之法,讓我們有機會可以修行。也正是因為這麼樣,所以佛陀說:“一切的佛陀都出現在人間。”
我們接著再來看看天界,天界的眾生。為什麼稱為天界的眾生呢?
Pa¤cahi kàmagu?ehi attano attano ànubhàvehi ca dibbantīti devà.
通過五欲功德以及各自的威力來消遣(或者來娛樂)故為“天”。
也就是說,天人擁有很殊勝的快樂。對於欲界的天人來說,他們經常都是用五欲功德來自己娛樂自己。天界有很漫長的壽命,有很殊勝的容顏,有很殊勝的欲樂被他們享受,所以我們稱為天。
天人一般都是一出生就是這麼很漂亮的,而且一般的天人並不會有衰老相。如果一個天人出現了衰老相的話,那麼就預兆著他在七天之內將會要死掉了。一個天壽是很漫長的,這些眾生投生到天界,是由於他們的善業導致他們投生到天界的。一旦一個眾生投生到天界,那麼他只是在享受過去所造的善業帶來的福報。他們在盡情地享受五欲的功德,他們有很漂亮的天女在伴隨著,他們有很美味的天食,有很悅耳的天樂,在那邊陶醉、在那邊享樂。而且他們的一切都是很美的,例如:在經典裡面講到,三十三天經常一大群天子們、天人們,他們騎著車到歡喜園,到其它的園林裡面去遊玩,然後他們在那裡歌舞,在那裡遊玩、遊樂、嬉戲等。
對於天界來說,又可以分為六種,我們稱為六欲天,為什麼稱為欲天呢?因為這些天眾、天界他們仍然有欲樂,所以稱為六欲天。第一是四大王天Càtumahàràjika,第二是三十三天Tàvatimsa,第三是亞馬天Yàma,或者古代翻譯成夜摩天,第四是都西達天Tusita,(都西達天古代翻譯成兜率天,玄奘大師翻譯成睹史多天)。還有化樂天Nimmànarati,還有他化自在天Paranimmitavasavatti。
我們先講四大王天Càtumahàràjika。四大王天屬於和我們人類比較接近的一個天,這個天依四方而分為四界,每一界都有一位天王在統治著。而這些天王所統治的多數都是稱為半神的一類眾生。
其中,東方稱為持國天王Dhatara??ha,他守護東方,統領gandhabba(甘塔拔),gandhabba古代也翻譯成幹闥婆。
南方稱為增長天王Vir??haka,守護南方,統領甕睾鬼。甕睾鬼也稱為kumbha?óa,叫做鳩槃荼。這一類的鬼是一種很怪、很奇怪的鬼。它就是古代有時候也翻譯成冬瓜鬼,其實就是甕睾鬼。這一類鬼很醜陋,有時候也翻譯成結集鬼,它們在走路的時候要扛著它們的睾丸走的,然後它們坐就坐在睾丸上,所以就稱為甕睾鬼。
第三是廣目天王,守護西方,統領諸龍。廣目其實原來的意思叫做Vir?pakkha,它是Vir?pa再加akkha。Vir?pakkha的意思:Vir?pa意思是很醜陋的,akkha是眼睛,他們的眼睛很醜陋,所以稱為醜目,但是古代為了斯文、文雅點,稱為廣目,其實就是眼睛很大。他們是龍的主,統領諸龍。
北方叫做Vessava?a(韋沙瓦納)。Vessava?a也叫做Kuvera,他們守護北方,統領亞卡(Yakkha夜叉)。Vessava?a在梵文叫做Vaiwrava?a,Vaiwrava?a古代翻譯成毗沙門,又稱為多聞,就是根據Vaiwrava?a。但是如果根據巴利他就是Vessava?a,就因為這個天王住在Visà?à那個地方,所以他稱為Vessava?a。他們統領的都是一類的叫做夜叉的。
為什麼它們稱為Yakkha呢,夜叉呢?因為這一類也是屬於半神的。它們這一類的眾生,有的有很大的福報,甚至它們是類似天趣一樣的眾生,好像賓比薩拉王(Bimbisàra),他已經證得了初果,但是他死了之後,他就投生為這一類的夜叉,他成為北方韋沙瓦納王的眷屬。在《長部》有個叫做《Janavasabhasuttaü》經(《人中牛王經》,《闍尼沙經》)裡面,北傳的《長阿含經》也有,就講到了是屬於賓比薩拉王投生的。他投生為亞卡(夜叉)很漂亮,而且他的福報也很好。但是,更多的這一類的夜叉是很兇惡的,而且它們是很醜陋的。
在《長部》有一部經叫做《阿嗒那帝亞經a?ànà?iyasuttaü》,(《阿吒曩胝經》),這一部經裡面幾乎講到的是這些夜叉的世界。這部經是由這一位韋沙瓦納天王所講的,他就講到有一次四大天王去見佛陀,然後這一位韋沙瓦納王他說到了:“在我統領的種種的亞卡(夜叉)當中,有高等的、有中等的、有低等的。但是,它們有些信佛,有些對佛陀沒有信心。大部分的夜叉對佛陀是沒有信心的,因為佛陀教導要遠離殺生、遠離不與取、遠離欲邪行、遠離虛妄語,和遠離飲用酒類等麻醉品。但是這一類的眾生,這一類的夜叉,它們很喜歡做這些壞事,所以它們不喜歡佛陀。正因為如此,所以它很喜歡去搗蛋,去干擾那些修行人,干擾佛陀的弟子。”然後,這個韋沙瓦納王講了它們夜叉世界是怎麼樣。這主要是在北方,北方古盧洲(kuru,北俱盧洲),在喜馬拉雅山的那一邊,在須彌山的那一邊,它們的夜叉的世界是怎麼樣的。夜叉也是遍佈,和我們共住在一個世間。有時候,也是在村莊、在樹林、在山裡面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