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心中的欲求:
① 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而沒有任何執著的 。 但是經常我們有著錯誤的認知。 認為有固定不變的事物與形態。 以這樣的見解為基礎, 而產生分別、 對立、 排斥和追求的心 。促使你因為執持而產生了身心的不自在 。這便是苦 。 苦是世間上普遍的事實 。但是你若是不理會它 , 或許苦就不會影響到你。 可是你若是起了分別 ,想要去改變它。 就會有更多的苦的產生。 這樣子的苦。 便是由於對立與分別所起的。 ② 每當您,靜止下來的時候,不論您是站立還是坐下來,您先嘗試著放鬆整個身體。身體各個部 位的鬆弛,會讓頭腦也跟隨著鬆弛下來。而讓人更能夠洞悉整個身心的運作。修持禪觀的第一步就是確實的了知當前身心狀態下的各種性質。 身上有任何感受生起的時候,您感覺到這是個無上的祝福。無論是好是壞,盡可能的去感受它,全面的接納它。每一次的感受,都是您生命的獨特體驗,沒有人能夠取代的經驗。您慎重並和諧的看待這個生命過程。這些感受的過程,可能有一些感覺上是不舒服,痛苦的經驗。但大部份都是喜悅和舒適的感覺,或者只是一種平淡而微細的過程。而您的五種感觀與及潛在意識接觸內外境界的因緣的時候,您的心也在接觸感受那裡生出來。心的生起與消失須要一點點時間來經過它,無論是喜悅的心還是不喜悅的心或是平淡微細的心。 ③ 一般您會想要操作這個過程,但是技巧不夠平衡時,欲望的心讓您變得不自在!好的過程您想要維持它增長它,不好的過程您想改變它縮短它的時間,您也想要平平淡淡的過一生,但這樣子已經超出境界本身的範圍了!一切境界都是隨順因緣而發生,有其獨特的時空型態,您不能與它進行拉鋸戰,否則結果會相當辛苦。 但無論如何,任何的感受和心裡的反應生起之時,我們必須如實的了知。了別整個過程,無論是清楚或是不清楚,隨順還是不隨順。這樣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經驗。有貪欲在執著樂受時您能夠知道,有厭惡想要改變苦受時您能夠知道,心正在迷糊不清楚的時侯您能夠知道。那些是心的染著您能夠知道。而心的染著來自於想要控制的欲望您也能夠知道。但是感受,它不受控制它隨時改變,它不能滿足我們的心的欲求。感受,的變易無常讓我們無知的心被愚弄著,這便是所有感受的過患。知道感受,正在愚弄我們的心!因此您遠離此過患,不再信任您心中生起的任何感受。因為它變化、它不穩定,它在作弄您的心!如果您不相信任何的覺受的真實性,那麼您便能夠斷除您的欲貪和超越心中的欲求。而能夠遠離各種感受及所生起的欲望。
Related Posts: 在平衡點上觀無常
在平衡點上觀無常
您專注事物生滅的全部,每次瞬間都是全新的展現,
這個現象吸引您更專注的凝視,您來不及去管消失的是什麼。
您要執取它或不執取它,都沒有可能,因為它瞬間消失又瞬間生出新的出來,
您根本抓不到它,您甚至不知道它是什麼?
它什麼都不是!
這就是一切物質現象和心理現象的… Read More 不執著神通的真正修行者
不執著神通的真正修行者:
DipaMa蒂帕嬤——先成就內觀再成就四禪八定和五神 通的 居士
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佛教論壇上介紹蒂帕嬤的一些帖子,但並沒有引起我的重視。後來看到網友翻譯整理的一些資料,介紹蒂帕嬤一些弟子受蒂帕嬤指導禪修的修行經歷,認識到這些是非常有價值的禪修參考資料,於是才搜索… Read More 感受早晨的大地
感受
感受一下,
比如您正在每一個夏日的早晨,
輕緩的來到佈滿細沙,美麗的海灣,
踏著柔軟的細沙,
環抱在微涼的和風及大海的懷抱中,
並波動著心靈的舒爽及靈性的醒覺。
海鷗輕輕的帶著微笑掠過您的面前,
就像熟悉的海客與您擦身而過,
心靈犀通讚賞。
不需言語,沈默在與大地神入… Read More 修行也是環保
修行也是環保:
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書中所學習到的知識,要將它實際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總是有些地方格格不入。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發現智慧,體驗事實,它卻是很容易而將這樣的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且能夠相輔相成。修行也是如此,想將佛法運用到生活當中,總是要利用很多資源,發動很多功能,才能夠達… Read More 請問這真的是你嗎? 請問這真的是你嗎?
懂得傾聽自己
當我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