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月 28, 2017

定覺支

禪定的培養~定覺支
有一次我在一位修行很好的南傳比丘尊者處參學,因平時禪坐身心輕安是必然的,但是他卻鼓勵末學應該再多次的,並更長時間的重復練習。並且指示將双盤的習慣放下。當時這個概念讓我更加了解禪定的培養。
擧一個例子:
在佛陀更接近我們的那一天,佛陀經過一座森林,那是個炎熱的夏天,此時佛正在生病,脫水很嚴重他覺得口很渴,於是告訴阿難陀尊者,也就是他的侍者,說:「阿難陀,你往回走,只要往回走三、四哩路,我們曾經過一條小溪流。請你帶一些水回來——拿我的缽去吧,我覺得又渴又累。」他當時已年紀大了。
阿難陀往回走,但是當他抵達那條小溪時,幾輛牛車剛好經過那裡,將整條溪水攪動得滿是泥濘,一些原本沉落溪底的枯枝敗葉,也紛紛浮出了水面,這樣的溪水根本不能喝。那裡的水污濁不堪,於是他空手而返,並且說:「尊敬的老師,請您再等一等,我會往前走,我聽說只要再走兩、三哩路就會看見一條大河,我會從那裡取水。」
但佛陀說:「你回去從同樣那一條小溪取水回來吧。」
阿難陀無法理解佛陀為何如此堅持,但如果師父這麼說,做弟子的只能照辦。雖然可能此舉十分荒謬——又得走上三、四哩的路,而且他知道那裡的水根本不能喝——他還是出發了。
出發前,佛陀說:「如果水仍然污濁,就先別回來。如果水是污濁的,你只要安靜地坐在河岸邊,什麽都不必做,也別跳下小溪。坐在岸邊默默地看著就好。遲早,水會再度變得清澈,那時候你就能以缽裝水回來了。」
阿難陀再度前往該處,佛陀說對了:水已經接近清澈了,落葉移開了、塵埃落定了,但仍不算是完全清澈,因此他在岸邊坐下,看著溪流緩緩流過。慢慢地、慢慢地,它變得完全清澈透明,於是他充滿法喜地取水回來。他終於了解為何佛陀如此堅持了,他傳遞了一個訊息給他,而他現在了解這個訊息的意義了。他將水双手遞給佛陀,然後頂禮佛足,感謝佛陀。
佛陀說:「你在做什麽?我應該謝謝你為我取水回來。」
阿難陀說:「現在我明白了。起初我有些不明白,因為再度折返是件荒謬的事。但是我現在明白其中的訊息了。這確實是此刻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需要這樣子重新來過的耐心,並且也讓自己培養捨心,破壞自我固定思惟模式的煩惱和混亂的心。當我坐在小溪的旁邊時,我覺知到我的心和它一樣,正在慢慢沈澱。如果我跳進溪流裡,只會使它更混濁;如果我不努力讓心沉澱,只會製造出更多聲音,更多問題將接踵而至,不斷的浮現。坐在溪邊時,我學到了這個技巧。」
賢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培養細膩的耐心,不斷的練習。並有智慧的不斷破壞自我和先入為主的固執的煩惱,精進在所緣目標,有輕安丶喜丶樂和捨,是心能夠平等清淨的重要因素。

這就是培養正定的方法,你需要更多再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Related Posts:

  • 感受念頭 (感受念頭~)面對您的念頭,它反應在您的心上面,心在接收感受的地方生起念頭。若是心所產生的念頭很明顯,去探索那是什麼樣子的心帶領著我,而能產生這類念頭的?若是念頭不明顯,您不用刻意標記它或是回想它,您只需要感受它的過程,您能夠確定的是它是一個改變的過程。如果只是間歇性的不明顯念頭,您只是放它… Read More
  • 修行也是環保 修行也是環保: 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書中所學習到的知識,要將它實際的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總是有些地方格格不入。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發現智慧,體驗事實,它卻是很容易而將這樣的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且能夠相輔相成。修行也是如此,想將佛法運用到生活當中,總是要利用很多資源,發動很多功能,才能夠達… Read More
  • 四念住的整合修行 四念住 的一個核心特性,是如實地覺知現象生滅的改變過程及現象生起的影響進程。雖然,這種覺知, 會從粗顯的往細微的層次自然地推進;但是,在實際修習時,是以當下最明顯的感知範圍進行覺觀,並進展成全面性且靈活的發展念住,這樣的發展或許與經上的次第會有不同,但不管它們以任何的次第發生,都應當包括四念住經… Read More
  • 禪定的能力 小時候很多人都有收看卡通影片的經驗。由於太專注了,常常會聽不到家人正在呼喚的聲音。從這裡可以看出,每個人都是具有禪定的能力;只是沒有好好的開發而已!許多有為的藝術家、歌舞劇及演奏家。他們常會運用人們心靈及興趣的投入,從中加入一些值得深思的主題。來讓觀眾得到生命的啟示及智慧,這是一件了不起的… Read More
  • 感受早晨的大地 感受 感受一下, 比如您正在每一個夏日的早晨, 輕緩的來到佈滿細沙,美麗的海灣, 踏著柔軟的細沙, 環抱在微涼的和風及大海的懷抱中, 並波動著心靈的舒爽及靈性的醒覺。 海鷗輕輕的帶著微笑掠過您的面前, 就像熟悉的海客與您擦身而過, 心靈犀通讚賞。 不需言語,沈默在與大地神入… Read More